袁隆平:拟3年研发亩产三百公斤"海水杂交稻"

04.12.2017  23:29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当习近平总书记讲到这一句时,我的内心格外激动!”现场聆听党的十九大报告后,今年87岁的袁隆平深感重任在肩,“我们从事农业科研的人,要勇于把确保粮食安全这副担子挑起来。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问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虽然我国农业已经连续十几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连续4年超过6亿吨,但是越是粮食生产形势好的时候,越不能麻痹松懈。

  水稻是国人重要的口粮,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保证口粮绝对安全,离不开水稻产量的保障。所以,追求高产、更高产,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从2000年到2016年,袁隆平领衔的团队共实现了大面积示范种植平均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1067公斤的超级稻攻关五期目标。“科技无止境,下一步的目标就是研究出第三代杂交水稻,培育更高产、更优质、更高抗性的超级杂交稻。

  袁隆平还有一个目标是研究耐盐碱杂交水稻新品种,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海水杂交稻”。“‘海水杂交稻’的研发刚起步。我们计划通过3年时间,获得可抗海水浓度0.6%—1%、亩产达300公斤的‘海水杂交稻’品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让袁隆平备受鼓舞:“科学研究的本色是创新,科学研究的使命是探索未知。我们科研工作者一方面要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勇于突破,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跳别人没有跳过的高度。另一方面也要脚踏实地,潜下心来搞科研、做学问。我常和身边的年轻人讲,想做好水稻研究,就要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到田里去,把脚扎进稻田里。

  对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袁隆平表示:“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但我们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一年比一年高,农业科研项目也逐年在增加,我们要抓紧时间,加倍努力工作,让水稻领域的科技成果真正造福国家、惠及百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蓝图。

  谈起农业农村现代化,袁隆平认为:“过去一说农业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干农活儿是非常辛苦的,农村的生活也是相当艰苦的。现代农业不仅要实现机械化、电气化,还要实现规模化。这些年随着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贫困村摆脱了贫困,很多乡村水、电、路都通了,有了医务室,有些乡村还建设得像花园一样。漂亮的田园风光、完善的公共服务、能创业能干事的好环境,才能吸引更多人来到农村、从事农业,农村才能更有活力、大有希望。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要求我们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袁隆平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元,我们的水稻品种也要相应调整。过去为解决温饱问题,主要追求产量,现在光吃饱不行,还要吃好,我们的目标转变成既要高产也要优质,两个标准都要很好落实。

  “这个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要求我们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袁隆平说,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在全球推广杂交水稻种植。“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提高水稻产量,对保护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全世界有22亿多亩水稻,如果世界上有一半稻田都种上了杂交稻,所增产的粮食,按平均每公顷增产两吨计算,可以多养活4亿至5亿人口,中国水稻将为人类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我期待着中国的杂交水稻带给世界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