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吉林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根据2015年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越冬基数、冬季气象条件和2016年气候趋势预测,结合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通过专家会商分析预测,2016年全省农作物主要病虫鼠害总体为偏重发生年份,预计发生面积约为1.24亿亩次。其中,玉米螟在西部地区有偏重发生可能,玉米大斑病、稻瘟病发病程度重于上年,地下害虫在东部、西部可能偏重发生,农田鼠害在中部、东部可能偏重发生,粘虫在中、西部有偏重发生可能,不排除亚洲飞蝗和草地螟在局部突发的可能。
一、发生趋势
(一)玉米病虫害
玉米病虫害总体中等偏重发生,预计发生7550万亩次,其中,虫害5650万亩次,病害1900万亩次。
1.虫害 以玉米螟、地下害虫、蚜虫、双斑萤叶甲为主。其中,玉米螟全省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200万亩。
西部的白城、松原地区偏重发生,局部存在重发的可能。四平、长春、辽源、吉林中等发生,局部偏重,通化、白山和延边偏轻发生。地下害虫全省中等发生,松原、四平、白山、吉林、延边等地局部偏重发生,发生种类以金针虫为主,发生面积700万亩。玉米蚜虫全省中等发生,辽源、吉林、长春、四平、松原部分县(市)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双斑萤叶甲在中部、东部地区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发生面积400万亩。
2.病害 以大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瘤黑粉和苗期矮化病为主。其中,大斑病在白城、松原、长春、四平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1500万亩。丝黑穗病在松原、长春、四平等玉米主产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纹枯病、瘤黑粉病在中部地区轻发生,面积分别在50和30万亩左右。玉米苗期矮化病在中西部地区轻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左右。
(二)大豆病虫害
大豆病虫害总体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70万亩次。其中,虫害发生60万亩次,病害发生10万亩次。
大豆蚜虫轻发生,东部部分地区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万亩。大豆食心虫中等发生,长春、通化、辽源、白山部分县(市)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灰斑病、褐斑病等病害在局部地区对产量影响较大。
(三)水稻病虫害
水稻病虫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680万亩次。其中虫害发生400万亩次,病害发生280 万亩次。
1.虫害 以二化螟为主,全省中等发生,通化、松原、辽源、四平部分县(市)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00万亩。稻水象甲、水稻潜叶蝇、负泥虫、稻蝗等在全省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共180万亩左右。
2.病害 以稻瘟病、纹枯病为主。其中,稻瘟病全省中等发生,吉林、通化局部地区偏重发生,辽源、延边等常发区仍有潜在重度流行趋势,发生面积200万亩次。纹枯病中等发生,通化、长春、松原的部分地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60万亩。
(四)马铃薯病虫害。全省偏重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其中虫害30万亩,病害20万亩。在长岭、农安、敦化等马铃薯主产区,早疫病和晚疫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面积20万亩。二十八星瓢虫发生10万亩。地下害虫发生15万亩。
(五)花生病虫害。全省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其中虫害40万亩,病害60万亩。在松原、白城、四平等地,叶斑类病害发生45万亩,根结线虫发生10万亩。蚜虫发生10万亩,地下害虫发生25万亩。
(六)迁飞性及杂食性害虫
1.粘虫 2015年南方省份三代粘虫为害程度明显重于上年,积累了大量有效虫源。预计2016年粘虫总体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450万亩,玉米为主的禾谷类作物局部田块高密度集中为害的风险较高。
2.草地螟 2015年我省未查到越冬虫源,内蒙等虫源地越冬基数低,预计一代幼虫在西部的农牧交错区轻发生,发生面积20万亩,不排除境外虫源迁入造成局部重发的可能。
3.蝗虫 亚洲飞蝗轻发生,农安、大安等泡泽宜蝗区未发现越冬卵,但不排除突发的可能。土蝗轻发生,东部丘陵及中西部农林交错区局部可能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全省发生面积80万亩。
(七)农区鼠害 山区、半山区及农牧交错区偏重发生,全省发生面积3400万亩。
二、预报依据
(一)病虫基数总体较高
2015年全省病虫鼠害总体中等发生,玉米大斑病、鼠害、地下害虫偏重发生,玉米螟、丝黑穗病、双斑萤叶甲、二化螟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总体上全省害虫越冬基数较高,死亡率较低,田间菌源充足。
1.玉米螟:据2015年秋季玉米螟越冬基数调查,全省平均玉米螟百秆活虫58.2头,比去年高12.1头。死亡率9.0 %,比去年高3.7个百分点。虫量较高的点:公主岭市184头,双辽县182头,乾安县155头,大安145头,梨树县101头。
2.地下害虫:据2015秋季调查,全省残虫平均每平方米(蝼蛄、蛴螬、金针虫)0.48头,比去年低0.32头,主要发生种类比例:金针虫48%,蛴螬35%,蝼蛄17%。平均每平方米地下害虫较高的点有前郭3头,白山1头,长岭1头。
3.大豆蚜虫:据全省20个调查点结果统计,有卵枝率7.5%,平均百枝卵量111.82粒,低于去年。卵量较高的有:集安市百枝卵量917.54粒,通化县百枝卵量810粒。
4.大豆食心虫:据调查,全省取样222平方米,调查荚数111991荚,调查豆粒99876粒,大豆食心虫越冬基数(幼虫脱荚孔数)和虫食率分别为20.57头、4.43%,轻于去年。
5.玉米大斑病:2015年全省中西部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主要集中在白城、松原、长春、四平等地区,平均发病株率为30%以上,最高70%以上,发生面积1177万亩,田间菌源较为充足。
6.水稻稻瘟病:据全省2015年9月调查,全省水稻稻瘟病发病率为3.13%,略高于上年,病情指数为1.11,低于上年。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的测报点是集安,发病率、病情指数分别为18.3%和1。
7.二化螟:根据全省监测点2015年越冬基数调查,全省二化螟越冬基数每亩平均为562.73头,比去年的983.5头低420.77头。平均越冬基数较高的有梅河口1778头,集安1534头、前郭1300头、伊通1215头。
8.草地螟:2015年越冬调查,在白城市、松原市、长春市等地42个点取样210平方米,没有挖到越冬虫茧。
9.亚洲飞蝗:据大安、农安等地对宜蝗区挖卵调查,取样48个点,面积240平方米,均未查到亚洲飞蝗越冬卵。
(二)种植制度和品种布局对病虫害发生有利
2015年我省玉米种植面积在6000万亩以上,各地玉米连片种植,大部分品种抗性不强,有利于病虫害发生。水稻主栽品种仍以优质米为主,抗性普遍不高,田间郁蔽湿度大,有利于病虫害发生流行。近年主要农作物普遍推广密植、免耕、秸秆还田、高水肥管理等农业措施,有利于虫源、菌源积累,促使病虫加重发生。
(三)气象条件对病虫害发生有利
2015年12月到2016年2月,我省气温偏高。全省平均气温为-12.5℃,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平均气温高0.3℃。15-16年冬季我省降水较多。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0.9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平均降水量多64%。
预计2016年春季(3~5月)全省平均气温为6.8~7.5℃,比常年同期(6.8℃)略高,比去年同期(7.8℃)略低,4月有低温时段;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05~115毫米,均比常年同期(101.7毫米)略多,比去年同期(117.5毫米)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