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吉林省共挽回经济损失和核减投资24亿元
1月18日,全省审计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省审计厅厅长刘庆恒表示,“十三五”期间,全省审计机关将围绕全省发展大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审计工作需要,创造新模式,努力实现“六个转变”,为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了解,去年全省共完成审计项目2427项,查出损失浪费金额4.6亿元,挽回经济损失和核减投资24亿元。组织全省各级审计机关500余人,对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审计查出18个方面190个问题。同时,认真开展预算执行、财政决算、税收征管审计,重点关注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和绩效、“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使用情况等,促进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全省共审计1180名经济责任人,查出领导干部负有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的违规问题金额22亿元。
今年,全省审计部门将重点抓好几项工作:持续做好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促进政令畅通。深化财政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加大民生项目审计力度,促进提高民生项目效果。将围绕各地党委政府确定实施的民生实事,加强审计监督。重点加强对扶贫、社会保障、就业、医疗等民生项目和资金的审计力度,关注政策执行、资金使用、项目实施和效益效果等情况,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促进民生项目真正落地、民生资金真正发挥作用。抓好扶贫资金使用和扶贫政策措施落实的审计,促进中央和省扶贫政策有效落实,确保实现2018年脱贫目标。按照审计署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医疗救助资金审计工作。此外,还将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促进依法行政。探索开展资源环境审计试点,促进绿色发展。 加大重大投资项目审计,促进项目提质增效。开展企业审计,促进改革措施落地到位。大力推进反腐倡廉。
会议明确,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审计工作需要,坚持创新引领审计工作发展。要打破旧思维,创造新模式,努力实现“六个转变”:即实现由单点离散审计向多点联动审计转变、由局部审计向全覆盖审计转变、由静态审计向静态与动态审计相结合转变、由事后审计向事后与事中审计相结合转变、由现场审计向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转变、由微观审计向微观与宏观审计相结合转变。要加强计划统筹,上下联动,点面结合,统一制定全省审计项目计划,把计划真正“统起来”;加强资源整合,整合全省审计力量,统管统用,协同作战,切实形成攻坚合力,把资源真正“合起来”;加强大数据应用,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分析数据,查找疑点,感知风险,把计算机审计真正“用起来”。树立干事创业良好导向,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能力素质,着力建设学习型、实干型、团结型、廉洁型审计机关,实现省市县三级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