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施2016年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
针对当前全省农民增收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吉林省政府组织实施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要求各部门从 “增、保、减、降”入手,强化政策措施,拓宽增收渠道,挖掘增收潜力,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完成2016年农民增收目标,确保农民收入增长与全省经济增长同步,加快构建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
此次促增收行动主要从种植结构调整、畜牧业、转移就业、节本降耗、品牌建设、新业态发展、规模经营、农村改革、社会保障以及工作推进等十个方面入手,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省畜牧局、省邮政管理局、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等多家政府部门和单位按照具体分工,合作开展各项工作。
种养业增收唱重头戏
今年,吉林省计划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300万亩以上,省里将落实国家支持玉米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促进种植结构调整补助资金,积极争取农业部种植结构调整扶持资金,定向用于支持调减籽粒玉米种植。同时,发展鲜食玉米、绿色优质稻米、杂粮杂豆、水果蔬菜、食用菌、辣椒及人参等订单农业,基地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带动农户50万户。重点扶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和25个蔬菜生产大县建设各具特色的专业产品基地,扶持建设敦化秋梨沟黑木耳、梅河口山城镇香菇等标准化园区15个。指导农户发展商业化育苗、特色养殖、栽植食用菌等庭院经济项目,重点发展庭院果树种植、农家乐、手工工艺品、乡村旅游等致富项目。
2016年,吉林省将新(改、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550个,累计发展到1.1万个,吸纳农民就业8万人。在全产业链项目上,重点抓好雏鹰、中粮、温氏、正大等24个畜牧业大项目,建设22个种畜禽场、31个养殖基地、10个屠宰场和食品加工车间、3个饲料加工厂、5个有机肥(沼气)工程。通过 “企业+合作社+农户 ”养殖模式,带动农民合作社80个。实施省级新型秸秆开发利用项目,转化秸秆350万吨,带动农民参加秸秆饲料加工项目建设。
增加农民就业、创业机会
今年全省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万人。建设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20个以上,吸纳扶持农民工创业1000户以上,直接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00人以上;新建高质量就业示范行政村100个,农民年人均劳务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围绕 “吉林大姐 ”“吉林巧姐 ”“吉林网姐 ”等妇女创业就业品牌,为1000名农村妇女提供家政服务、手工制作、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服务;针对农村劳动力实施精准培训,培训农民工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750人,对不同类型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实施分级分类多形式培训,重点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企业定岗培训、流动培训、送学下乡培训、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电子商务培训等,提升就业能力。
节本降耗“钱”景可观
控肥控药降成本,安全储粮减损耗。今年,吉林省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通过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玉米控肥、生物防治玉米螟和水稻二化螟、农田灭鼠、航化作业等措施,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启动实施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行动,围绕玉米、水稻生产,扩大植保、烘干、秸秆处理三个环节机械化服务,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食主产县扶持100个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建农户科学储粮示范仓1万套,在白城、松原及双辽、公主岭、农安部分乡镇开展 “地趴粮 ”专项整治,全省粮食立体储存率达到90%以上;联合供销系统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等组建吉林供销农资联盟,降低进货成本;建设完善智慧物流配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开展农产品物流工程,重点推进长春海吉星农产品物流中心等三个物流工程建设,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
新业态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通过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子商务,推进快递下乡,挖掘林业和渔业增收潜力,合理利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等新业态形式,促进农民增收。全省农家乐发展达到2335个,休闲观光园发展到653个,带动农户6.5万户;8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的8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为每个贫困县免费培训500名扎根县域的电子商务人才和从业人员;新增马铃薯、果蔬以及特产品预计存储能力5.5万吨,延长农产品保鲜期,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因地制宜推广稻—鱼、稻—蟹、稻—鳅等养殖模式,鼓励有条件的渔业企业、养殖户开展垂钓、观赏、餐饮等休闲渔业经营。 (丁晓云)
松原市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引导农民调减籽粒玉米种植,改种蔬果。图为宁江区善友镇十家子村村民在承包地里抢种棚膜香瓜。 (才原 摄)
航化作业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高防效,减少农药施用量。 (丁研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