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两会看李克强总理的政务改革进行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答中外记者问。人民网记者 于凯 摄
人民网北京3月16日电(记者赵艳红 潘旭海 陈孟 实习生顾雯)今天上午,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回答了17位中外记者提问。这是他的第四次两会记者会。四年来,累计450分钟的时间,李克强回答了59个记者的提问,65次提及改革、113次提及经济、17次提及民生,从中可以看出“大国总理”以及本届政府的政务改革进行时。
改革:壮士断腕,言出必行
“就是要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李克强今天上午在记者会上表态,今年要下决心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而且直接放给市场,即使是需要审批的也要简化手续。
时间拉回到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的首次两会记者会上,面对机构改革难题,他做出“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的承诺,并表示,“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蹚,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
改革红利推动了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高速发展。在进入经济增长提质增效的关键期,新一轮改革如何释放红利也考验着政府的智慧。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涉及16个部分、60条,分解为336项重要改革举措。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
2014年被称为深化改革元年。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首次被列为政府工作首要任务。改革的力度越大,阻力也越大,会动“奶酪”。
开弓哪有回头箭?“为了释放改革红利,尤其是让广大人民受惠,我们义无反顾。”2014年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目标要有个过程,但古人说“吾道一以贯之”,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假以时日,必有成效。
2015年,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改革能否继续保持“壮士断腕”的决心?未来会不会更“疼”?“确实很疼,而且在加深,面还会扩大。”2015年的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坦言,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忍痛也得下刀。
简政放权无疑是改革的“第一刀”、先手棋。2014年,本届政府减少三分之一行政审批事项的目标提前实现;2015年,又有311项行政审批被取消或下放,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同时,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农村、投融资、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正在显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度纳入治理庸官懒政的内容,并强调“有权不可任性”。
“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李克强的这句话,已成为本届中央政府以躬身笃行,扎实推进改革的生动写照。
改革向何处攻坚?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这份报告中,李克强76次提及改革,可谓是对最大一轮改革大潮全面落地攻坚的一次集结部署。
经济:顶住压力 闯关过坎
改革让经济受益。今天上午,面对“中国经济会不会一路下滑,甚至会击穿6.5%这条线”的担忧,李克强回应说,因为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人民群众可以说有无穷的创造力,而我们政府确实还管了一些不该管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事情。通过推进改革,就可以激发市场更大的活力、人民群众更大的创造力,把亿万群众的勤劳和智慧的空间拓展开来,就可以顶住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
“偌大个中国要解决的事很多,如果说主要问题的话,我想:第一,还是持续发展经济。”2013年两会记者会,李克强说,未来中国经济环境严峻复杂,要居安思危,也要处变不惊。
2014年,“合理区间”这一经济学术语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遇万难还须放胆,破困局要用智慧。”2014年的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表示,我们明确了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就是增长和就业不能越出下限,通胀不能突破上限,而且着力促改革、调结构,让市场发力。
2014年,全国GDP增速7.4%,成功破除国际上“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错误预计。
2015年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把稳增长和调结构比喻为围棋中的两只眼睛,如何做活棋局,谋求大势,这需要眼光、耐力和勇气。
接下来的一年,中国经济这盘棋局上妙手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实施定向调控和相机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结构性减税范围,实行普遍性降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9%,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
2016年,中国经济这条大船将如何驶向深蓝?“我们把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经济的‘双引擎’,就会闯过困难的关口,跃上希望的高原。”今天上午的记者会上,李克强再次释放中国经济“强”音。
民生: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
推进改革和发展经济的最终落脚,都在民生。
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李克强第一次亮相两会记者会时的这句开场白,为新一届政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要实现持续发展经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三大任务。他表示:“如果说政府也是民生政府的话,就要重点保障基本民生,来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
2014年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对民生“安全网”进行了进一步阐释。他说,民生问题应该是政府工作的重点,要着重继续做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三件事。保基本,是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同时要兜底线,绝不能让无家可归、因贫弃医等现象频发。
“将心比心,政府工作人员应该以百姓之心为心。”李克强说时刻把这张“安全之网”放在心上,敦促各级部门尽心尽力,把网编得更密更牢。
政府紧扣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获得感,实实在在地反映在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改善里。2015年,在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的情况下,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超过GDP增速0.5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过全年预期目标。官方要求,2016年,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要基本同步。
4次记者会,李克强直接提及民生二字17次,但他的民生情怀,却隐现在涉及民生领域各类问题的回答中。2015年他就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问题指出,住房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中国政府要做的就是要为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提供住房保障。在回应关于“双创”的问题时,他表示推动“双创”,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富起来,让更多的人实现人生价值。
今天上午,在回答“个别地方养老金发放存在困难”问题时,李克强说,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在回答“缴存五险一金让企业和职工承压”问题时,他表示“有适当调整的空间”,“总的是让企业多减轻一点负担,让职工多拿一点现金”。记者会持续了两个小时后,当主持人表示要结束时,一个手里举着“农民”二字的记者过被总理点名。李克强说,要让农民富裕起来。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