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选派干部入村 40名“第一书记”带强薄弱村
近年来,通化县通过采取部门推荐、组织部审核、选派干部与薄弱村双向选择的方式,从32个职能部门选派40名优秀科级干部,奔赴薄弱村担任为期三年的“第一书记”,深入基层“接地气”、服务群众“祛官气”、解决难题“提民气”,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践行党的宗旨,赢得了广大群众普遍赞许。
帮选项目,让百姓腰包“鼓溜溜”。为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驻村“第一书记”立足实际,从项目实施、专业户带头、专家指导入手,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县住建局副局长孙立成任西江镇兴胜村“第一书记”后,多次与村班子沟通,考察论证,确定了繁育黄瓜子项目,四处协调资金共计30多万元,建成了90多平方米种子储存间、实验室和15栋大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6万元的收入,还带动了80多名村民就业。两年多来,全县驻点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52个,组织农民参加外出考察170人次,邀请专家为创业者提供技术服务200余次。
帮建设施,让百姓生活“亮堂堂”。驻点村大多是偏远的薄弱村,驻村“第一书记”从村民最迫切的道路、供水、照明、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做起,积极筹措资金,解决群众实际难题。快大茂镇青山村有70多户村民一年四季都靠卖菜为生,可是因为道路破损严重,蔬菜不能及时运出去,着实让村民头疼。县财政局派驻青山村“第一书记”常远鑫与交通等相关部门协调,硬化修复5公里水泥路,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同时,他还筹措资金给村民更换了自来水管道,建了自来水房,解决200多户村民吃水难题。
帮解困难,让百姓心窝“暖和和”。在大泉源乡江口村,一栋栋粉刷一新的平房格外引人注目,村党支部书记刘从菊说:“这都是县人大办公室主任孙书记进村工作后发生的变化。”江口村是个边远的移民村,绝大多数村民住的房子都已年久失修。孙主任驻村了解情况后,向上级部门争取到了农村“暖房子”工程,为全村159户村民更换了房瓦和塑钢窗,并做了墙体保温。二密镇孤砬子村“第一书记”帮助维修了村部,安装了价值5万元的广场健身器材。四棚乡头棚村“第一书记”在村里成立了妇女老人秧歌队,开设歌舞、棋牌、书法、刺绣、太极等文娱科目,带动了全村文化活动。
截至目前,全县驻村干部已为40个村帮扶协调资金和物质共计700多万元,走访农户3900余户,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30余件。(杨金乐)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