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地入社

02.04.2015  12:15

      大地上还压着积雪,公路边单薄的树木也不足以遮挡扑面的冷风。田间虽是一片寂寥,可农民们却一直没闲着,春耕的准备几乎完成了大半。

      “这个大家伙是土地整耕机,专门为今年的春耕买的,我们社还有大小20多台的农机正在检修,社里那400多垧地就靠这些大家伙了。”顺着卢伟指着的方向,一台大型农机映着太阳,反射着崭新金属光泽。卢伟和记者边看边聊,在介绍备耕的情况中,他经常提到一个词——带地入社,卢伟说,这正是他们合作社今年的重点工作项目。

      卢伟早年在南方养大车,经常来往于南方各地,也是这段经历,开阔了卢伟的视野,2011年他便回老家成立了这个合作5个合作社到黑龙江的合作社学习。卢伟说:“合作社这方面,黑龙江做得比较成熟,本以为去瞅瞅人家的农业技术,看看人家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可没想到,却在合作社的经营上长了不少学问。”正是此行,把“带地入社”这个概念引入了梨树县。

      卢伟说:“目前梨树县的合作社依然沿用着土地流转的方式经营,租农民的地来种,资金需求量很大,去年我们租来的土地有60多垧,这就得花60多万元,而且这钱不能拖,耕地前就要一次付清。要是有旱情水灾,很容易影响产量,合作社要承担的风险太高。

      “带地入社”的具体操作就是农民以自己的土地作为股份加入合作社,再由合作社统一进行耕作,这样就实现了风险共担,盈利按股份分配。农民带地入社后,土地的经营权完全交给了合作社,使土地连片,让农机更容易施展拳脚,实现完全机械化作业,缩短工时,大量减少人力物力。卢伟拿出一份表格,记者看到上面列有农资信息、农田信息,包括种子、化肥,日期、价格和金额等信息都记录在上面。

      卢伟合作社的社员们对“带地入社”也有自己的观点。社员孙少康说:“我们入社以后,种子和化肥都是合作社统一买,直接从厂家进货,每吨种子、化肥,再加上农机的使用费,差不多每垧地都能节约1300元的成本。”他认为,这种模式让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用打工的形式在合作社工作,也可以自己外出打工或者经营些小本生意。今年孙少康和几个社员就计划到长春去打工,这样不仅能得到分红,还能有一笔额外的打工收入。

      社员李家武却有他的担忧。“别的不怕呀,就怕遇点灾。以前我把地租给合作社,虽然没有入社种地挣得多,但旱涝保收,不说挣多少,但说不赔本。”记者问他,既然有这样的担忧为什么还要入社呢?他回答:“卢伟为了让我们入社,自己搭钱给我运种子、运化肥。人家都做到这份上了,总得将心比心,得相信人家。但是我也得好好监督他们,必须把地种好,赔本了我可不答应。”这一席话引起大家一阵笑声。卢伟开玩笑地说:“看着没?这一搞入股,大家都有发言权了,我这社长快做不了主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