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警方破获特大贩毒案 涉案毒品共6.5公斤

25.06.2015  11:28

毒品就是藏在这个东西里邮到 吉林 市的 记者 李洋 摄

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吉林市警方破获了一起省督特大贩毒案件。17名犯罪嫌疑人被控制,涉案毒品6.5公斤,其中缴获冰毒1.2公斤、麻古30片,涉案金额20余万元。此案破案的重要突破口,与一位老木匠有关……

“上线”绕道韩国到深圳

今年3月份,吉林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禁毒运动,吸贩毒行为大幅度减少。但4月初时,警方发现毒品市场死灰复燃。经过秘密调查,以王立新为首的贩毒网络渐渐浮出水面。

就在警方做好控制准备时,民警意外发现王立新并非毒品链的“上线”,他也是从其他地方获取毒品的。

经查,王立新的“上线”李大力在吉林市某浴池常年包有一个房间,且该房间只能通过消防通道进入,无法通过正门进入。

另外,李大力今年两次去过韩国,均从深圳返回吉林市。每次他一回来,吉林市的毒品市场就会货源充足,而且他在深圳还有“上线”。

吉林市公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褚瑛环对此案高度重视,责成刑侦支队成立专案组,全力开展工作,竭力控制深圳的“上线”。

5月下旬,警方得知,将有1公斤左右的毒品从深圳发往吉林市。警方兵分两路,一路围绕这些冰毒开展工作,另一路飞赴深圳。

民警乔装快递员擒毒贩

5月31日,从深圳市快递过来的毒品到达吉林市。吉林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五大队副大队长张静福组织民警,在快递公司将快件起获,发现箱内装的是油水分离器,拧开螺丝后发现有1.2公斤冰毒、30粒麻古。

民警乔装成快递员按照标注地址前去“送货”,当场将李大力控制。他很快承认了吸、贩毒的事实,并交代了5名“下线”。当晚民警分成10组,将另外4名毒贩和9名吸毒人员控制。

但是,李大力只知道深圳的“上线”叫“东子”,东北口音,两人在深圳龙华新区附近见过面,通过微信支付毒资,不能提供更多信息。

老木匠成深圳破案突破口

飞赴深圳的专案组民警由吉林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五大队大队长陈致蓬带队。他介绍,“东子”的车牌号是假的,手机登记信息是假的,信用卡信息也是假的。只有一个大致的接头区域和一个假名字,侦查工作很是艰难。民警通过银行监控信息获得了“东子”的面貌特征,还得知他开有一辆白色老款丰田皇冠车。

就在调查陷入僵局的情况下,6月15日,民警通过快递公司视频意外发现“东子”在发货当天,曾到快递公司对面的木匠铺。年近七旬的老木匠称,“东子”曾3次来打过木架子,聊天时说住在附近,开有一辆白色车,开往华侨新村小区方向。

深圳华侨新村和龙华新区在同一片区域,专案组民警冒着32℃以上高温,将附近小区逐一排查。经过两天走访,终于在华侨新村一区发现了疑似车辆。

民警开展行动时,在阳台晾被子的“东子”感觉事情不对,急忙下楼,被蹲守民警控制。据介绍,这是省公安厅督办案件,涉及吉林、广东两省,涉案毒品共6.5公斤,其中缴获冰毒1.2公斤、麻古30片。

目前,“东子”、李大力等4人被刑拘,其余违法人员被行政拘留或者执行强制戒毒,案件在进一步工作中。( 文中嫌疑人均为化名

磐石警方破获公安部督办案件,涉案毒品10余公斤

家族式特大贩毒团伙被端窝了

早在2013年年初,磐石市民警以吸毒人员身份加入到一个QQ群中,想获取有价值信息。长时期经营后,有个网友同意见面交易毒品,可是在约定的马路上见面后,对方却说没有“货”,只是冲民警指了指地上一个捏扁的烟盒。

民警将烟盒带回化验,发现烟盒内的白色粉末是纯度极高的冰毒。经查,这些毒品来自磐石市一个叫“大龙”的男子,其真名叫岳×,毒品来源于大舅哥高某。

民警发现,同高某联系密切的吉林市永吉县人孙某也是吸毒人员,有过贩毒前科。再经调查发现,一个家族式特大贩毒团伙浮出水面:孙某与妹妹孙某某一起贩毒,孙某的大姐、大嫂帮助贩毒,大姐家的儿子、儿媳是孙某的下线;孙某的表弟高某将毒品卖给妹夫“大龙”,由“大龙”继续往下贩卖……该家族涉案人员众多,涉毒数量巨大。

此案报至磐石市公安局后,磐石市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王小东亲任专案组组长,展开工作。2014年12月13日,专案组获悉孙某开车带着毒品回磐石,并打算去朝阳镇接孙某某。专案组决定在磐石南高速公路收费站设伏。

当天18时30分许,孙某驾车驶入收费站出口栅栏内,几个嫌疑人被抓,当场缴获冰毒2500多克,冰毒片剂200余粒。

随后,相关涉案人员陆续落网。警方正在讯问孙某时,他的一部手机频繁接到短信。一个叫“小鸟”的人在催款,他是孙某河南“上线”的“马仔”。今年4月末被磐石警方控制,当场缴获冰毒2000克。

随后,一个涉及吉林、黑龙江、河南、广东等10余省、市的贩毒网络被摧毁,公安部督办的这起“2014·10·26”特大贩毒案于2015年“禁毒日”前夕宣布全面告破。此案涉案毒品共有10余公斤,涉案毒资20余万。

截至目前,磐石警方控制涉案的吸、贩毒人员62人。其中孙某等30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禁毒·悔恨

高峰期曾经每天打30多支毒针

昨日, 长春 市苇子沟强制隔离戒毒所举办了“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教育活动。46岁的学员王强(化名)看着自己浮肿的双手,和胳膊上密密的针眼,回想起10多年的吸毒带给自己及家庭的伤害,不禁悔恨交加。

王强是榆树人,在2001年开始承包工程。“和我一起干的人现在身家都上千万了……”当年的秋天,他因为打架受伤住院,开始接触了毒品。出院后,通过各种渠道去买杜冷丁和海洛因。

他说,这个圈子就像是无底洞,让人无法逃脱。2011年,他从延边的一家戒毒所出来后,毒友开车来接他,在车上,毒友递给了他一支毒品,他犹豫了片刻还是扎进了自己的血管。

他说,当时每天只有三件事:找钱、买毒品、注射。在注射毒品高峰期时,他每天要注射30多支毒品,10多年他最少花了200多万用于吸毒。同时,毒品也给身体带来了伤害,由于长期注射,导致静脉曲张等一系列后遗症。

2014年年初,王强被送到长春市苇子沟强制隔离戒毒所,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强制戒毒了。经过3个月的替代药品辅助治疗期,和各种身体锻炼及心理辅导,他渐渐地建立起戒毒信心。“我的父母都已经90岁了。”王强说留给他尽孝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禁毒·形势

我国吸毒者超1400万  群体向公务人员扩散

国务院新闻办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4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部长助理刘跃进介绍,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累计发现、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实际吸毒人数超过1400万。滥用合成毒品人员累计登记人数首次超过滥用传统毒品人数。截至2014年年底,35岁以下青少年占在册吸毒人员总数过半。吸毒群体向企业事业职工、自由职业者、演艺界人士甚至公务人员等人群扩散。

截至2014年年底,仅全国在册登记吸毒人员已死亡4.9万名。全国每年因吸毒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因吸毒引发的侵财性违法犯罪案件多发,自杀自残、伤害他人、毒驾、袭警抗法等极端肇事肇祸现象时有发生。

刘跃进说,从毒品贩运情况看,有六方面的突出特点:贩毒群体呈现“三低”特征,即年龄偏低、文化程度偏低、就业能力偏低;贩毒手段隐蔽、狡猾、渠道多、变化快;毒品从我境内流出或经我过境现象不断增多;毒品流向呈现出较强的地域性;大宗毒品案件增多;物流基地、互联网涉毒问题突出。(新华社记者胡浩)

新文化 记者 李洋  苏杭  通讯员 刘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