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援疆干部郑永胜一个人教地理一群人背后帮
援疆教师、吉林市第一中学地理老师郑永胜在工作中。
“援疆是责任、挑战、机遇。”郑永胜老师谈起援疆,用了这样三个词。今年47岁的郑永胜在吉林市援疆干部队伍里年龄算是大的了。在最初申报援疆教师时,他曾有过犹豫……
贤内助支持丈夫去援疆
得知吉林市高中教师援疆的信息后,作为吉林市重点高级中学第一中学的地理教师,郑永胜只是咨询了一下,而另一名年纪不大的女地理教师申报了援疆。“想去,知道这消息就非常想去,立马我就向校方咨询了这事。但是考虑到当时我家孩子正上初三,很快就要中考了,怕这事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与情绪,所以我就没报名。加上当时已经有地理老师报名了,我也没再有进一步的打算。”郑永胜说。在最后确认援疆教师名单时,那位已经报名的女地理教师因为同样的原因(孩子小),没能得到家人的同意,放弃了援疆的机会。
而此次援疆,阿勒泰市提出需要一名地理老师,于是郑永胜,这位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地理教师再次成了首选。一面是校方的动员、一面是内心的愿望。“援疆是责任,作为党员教师也应该代表吉林一中、吉林市教育局、吉林市组织部去援疆,也为自己的人生增添光彩。”郑永胜决定跟家人谈一谈。
郑永胜的爱人陈立春也是一名教师,知道丈夫想要去援疆后,特别支持丈夫的想法,一点也没犹豫,“去吧!”回答得干净利落。再说到孩子中考的问题时,爱人说了句:“没事,有我。”
“他说想去,我一点别的想法都没有。首先那里需要一名高中地理老师,他对口。再有地理老师嘛,本身就喜欢到处走走,看看。今年他去不上的话,可能以后都不会有机会了。如果这事让我选择,我也会选择去援疆的。支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我爱人有这机会,我特别支持。”采访中,陈立春老师爽快地说。
得到妻子和孩子的理解与支持,无论是做人、做事、教学、生活都非常认真、投入、踏实,并且喜欢挑战的郑永胜心里有底了。
申报、准备、起程,前后没有多月,2014年2月,郑永胜带着简单的行囊,奔向了阿勒泰市第三中学,时间为三年。
提前开打的硬仗——吉林邮件提前到新疆,收件人就是他自己
在去往阿勒泰市之前,细心的郑永胜老师就将自己多年的教学资料、参考书、授课整理的资料及在阿勒泰市第三中学教学可能用到的教材,提前邮寄到学校。有趣的是,郑永胜老师在收件人一栏写的竟是自己的名字!
“幸亏带来了这些资料。”郑永胜说。到了阿勒泰市,郑永胜发现,一些应有的资料,包括学生的练习题都没有,他准备的资料很快派上了用场。阿勒泰市学生的地理基础相对较差,考试时间、课程安排也跟吉林市的学校有很大的差异。以吉林市的教学方式在这里教学是行不通的!所以郑永胜根据当地教学课程、学生听课理解的程度,重新根据这些资料制订了地理教学计划。
为了确保教学,在确定去阿勒泰之前,身体不是很棒的郑永胜老师还做了身体检查和调整,并戒了烟。
“讲课的语速要慢一点。”因为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的孩子较多,用普通话讲课时,教师的语速要放慢。讲快了,学生们就会听不懂。为了让这里的孩子学好地理课,郑永胜老师极力让自己的讲课语速慢下来,时常问一下孩子能否听得懂。
除了语言上的问题,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
在阿勒泰市第三中学,很多教师不是本专业的,基本都是特岗教师,而这里的地理老师基本也没有教过高中学生。原来仅有的一名地理老师在郑永胜刚到那里时还辞职了。所以,高中两个年级的地理课程都由郑永胜与另外一位援疆地理老师担当,教学任务的繁重可想而知。
一个人来,一个团队在帮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吸收课堂上的知识,郑永胜基本每天回到宿舍后的状态就是:打开电脑,与678地理工作室的朋友们讨论地理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678地理工作室是郑永胜与朋友们组织的起来的网络教研群,在教师中,很有人气。他们出了很多套地理考试题,还在各大地理杂志上发表论文等。郑永胜笑称:“来到阿勒泰,不是我一个人来的,我带了一支最好的地理教学团队。”不仅如此,郑永胜来到阿勒泰后,将部分678地理工作室的成员加入到新疆中学地理教师交流群,互相介绍各地有价值的地理资料,互相沟通教学方式。可以说,这个群对新疆自治区中学地理教师有很大的促进。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对郑老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学生的地理成绩上来了,自己的教学得到了其他老师与学校领导的肯定。在援疆期间,郑永胜还挤出时间写论文,并发表了论文一篇,编写了高考资料若干。
谈及援疆这段时间的最大收获,郑永胜说:“阿勒泰地区干燥、干旱,植被稀少,加上时差及语言上的障碍、新成立的这所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对高中教育不熟悉、学生的基础差,给我们带来诸多方面的不适应。面对这些困难与不便,我们援疆教师团结一心,克服了困难。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学校在援疆教师的努力与影响下,逐渐走向了正规。”
每位援疆的教师都是抱着滋养新疆的教学事业而去的,并将最好的教学方式、最新的资料带到新疆,希望在他们的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下,新疆的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学生取得好成绩,结出丰硕的果实。(松花江网首席记者/叶静文 编辑/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