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五个“一批” 多途径为就业“造血”
吉林市人社局将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在认真开展贫困劳动力调查的基础上, 建立和实行“一对一”就业帮扶制度,五个“一批”,变“输血”为“造血”,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实现多渠道就业。到目前为止,4224名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就业脱贫,约占全市有就业愿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93.2%。
开发岗位安置一批。 结合本地实际,开发农村保洁保绿、治安协管、道路维护、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等公益性岗位和疫情防控临时性公益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给予300至800元/月的岗位补贴。扶贫公益岗位安置500人,疫情防控临时性公益岗位安置315人,扶贫特岗779人。
扶贫载体吸纳一批。 引导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加工类项目走进乡镇、走进村屯,建设5个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42人,建设32个返乡创业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65人。
技能培训提升一批。 疫情期间,将线下培训转到线上,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提升创业带头人引领能力,帮助贫困劳动力技能脱贫。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9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25人。对参加技能培训人员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培训后有就业愿望人员就业率达93%。
自主创业服务一批。 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充分利用“创业就业服务云平台”,线上对贫困劳动力提供创业项目推介和有针对性创业指导。引导和帮扶11名贫困劳动力通过发展特色种养殖等项目创业脱贫。
劳务输出转移一批。 疫情期间,积极与域外劳务输入基地联系,充分发挥劳务经纪人和人力资源中介组织作用,搜集3.67万个江苏、浙江、上海等长三角地区和天津等环渤海区域用工信息,依托远程面试平台,组织贫困劳动力与企业线上对接,按照“专人、专车、专线、专厂”原则,为省内外企业点对点输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