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人社局创新“5+5+5”工作模式 助推精准就业脱贫
今年以来,吉林市按照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整体工作要求,创新开展“5+5+5”精准就业脱贫工作模式,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提供有效就业帮扶。截至4月末,为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各类就业服务2400余人次,实现稳定就业587人。
精确定位帮扶对象五种类型。根据帮扶对象的特点,综合分析就业观念、心理因素、自身条件等,确定就业困难原因,结合求职需求、服务需求及政策需求,精准认定帮扶对象的五种类型,即A类:有一定文化,要求实现稳定就业的贫困劳动力;B类:有自主创业需求的贫困劳动力;C类:有意从事灵活就业人员;D类:文化水平较低,无职业技能的贫困劳动力。E类:符合享受相应扶持政策的贫困劳动力。
精准提供五类就业帮扶方式。针对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职业能力特点及就业需求,确定适合帮扶对象的一种或多种帮扶服务方式。对A类人员提供全程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向企业优先推荐就业;对B类人员重点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对C类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引导参加家庭服务性行业的培训,优先推荐服务性岗位就业,落实好培训补贴政策;对D类人员引导和鼓励参加职业技能、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对E类人员提供社保补贴、创业培训补贴、税费减免、创业贷款贴息服务等政策扶持。
精准实施“五个一批”转移就业工程。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切实掌握每个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分类施策全方位多层次引导和组织转移就业。一是加大就业服务对接一批。搜集整理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岗位信息,通过送岗下乡、走村入户等方式把信息送到贫困人员手中。同时,在贫困村中人员相对集中的场所建立“农村就业创业信息超市”,设置就业岗位信息、就业政策宣传栏,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二是依托优势产业扶持一批。紧密结合地域经济特色,围绕规模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村服务业,采取“企业+农户”的形式加大返乡创业基地和高质量就业示范行政村建设,带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居家就业和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三是依托农村劳务经纪人转移一批。注重发挥劳务经纪人作用,创办农村劳务经纪人沙龙,建立劳务经纪人微信群,利用他们与省内外企业和用工单位的成熟劳务合作关系,组织农村贫困劳动力域外转移就业。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地就近吸纳一批。将贫困劳动力吸纳到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中,通过参与生产等渠道,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增加贫困劳动力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五是开发扶贫项目带动一批。引导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加工类、种植养殖类等项目走进乡镇、走进村屯、走进农民炕头,通过开发扶贫项目吸纳一批贫困劳动力就业。(吉林市就业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