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高龄儿子护理90岁老父 “老护老”很无奈
早餐时间,67岁的王德才拿着小勺,弯着腰,一口一口地喂着躺在病床上83岁的老父亲。阳光照在他花白的头发上,场面既温馨,又让人感伤。
“随着老龄化到来,‘老护老’现象在各个医院都很普遍”,吉林省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主任杜玉茗说。在这里,60岁女儿照料80岁父亲,70岁女婿照料90岁岳父的情景随处可见。
70岁护理90岁 孝道背后超级无奈
王德才的老父亲在过去一年多时间,不停地住院,春节就是在医院过的。刚出院没几天,又出现尿路感染,不得不再次入院。
王德才兄弟姐妹五人,最小的也快60岁了,大家排班轮流照料老人。王德才是长子,最孝顺,在医院的时间也比别人多。“还好,我这身体还行。”但是他的老伴累倒了,血压升高,腰腿疼也犯了。“就算再辛苦也要把老人好好送走。”王德才说。王德才的老父亲几年前就已患上小脑萎缩,对发生的一切事情浑然不觉。每天只是吃了睡、睡了吃,睡梦中还香甜地吧嗒着嘴。
在“老护老”的人群中,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生病的老人因为治疗用药和精心照料,状态越来越好,可是陪护的儿女们精神萎靡、走路打晃。有的不等老人病好,自己就住进了医院。
1小时8元至10元 护工价高无人愿干
“请过护工,但是要求和我们一起排班,价格还挺高,最后还是决定自己家人干。”王德才说。
在吉林省人民医院的走廊里,可以看到一些护理公司的小广告。不过,只有少数家属雇用护工。一是不放心,怕照料得不够仔细;二是价格太高。现在护工通常以小时计,每小时8元至10元,一天就得200元。加上老人的治疗费,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但是即使价格高,护工也不好雇。记者在一家护理公司了解到,公司有60个护工,根本不够用。但是又招不上来人。年轻人都不愿干,来的都是四五十岁的失地农民或者下岗职工,这些人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特别大。
47岁的护工马莉说,自己身体不好,文化水平又浅。“一般有点能耐,有点力气的都不爱干。脏,还要担责任。”
老龄化+独生子女 谁送他们最后一程?
“其实我还挺羡慕这些老人的,他们毕竟还有多个子女能轮流照料,等我们老了,都是一个孩子,谁能送我们最后一程?”吉林省人民医院老年内分泌科主任杜玉茗说。
几十年前,当杜玉茗还是“小大夫”时,大多数护理工作都由护士做。但是现在护士都已经趋向于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加之医护比严重失调,护士根本忙不过来。
已近退休年龄的杜玉茗已和几个同学达成“协议”,将来大家都买一个门洞的房子,“聚堆儿养老”,集体雇几个护工,打扫照料。或者全体上老年公寓,过群居生活。
还有更多的人希望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70岁的王佚名在医院独自护理着90岁的老岳父。他的老伴在北京帮唯一的女儿带孩子。他说,政府应该在养老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建设养老和康复结合的机构、培训护理人员,或者扶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反正孩子是指望不上了,工作生活压力都大,不用我们帮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