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李秀银学起了葫芦丝
本报记者王茵
58岁的李秀银大姐最近有点儿忙,每天骑自行车从阳光新城到新兴社区,风雨不误,准时准点儿。想知道李大姐忙些啥,我们不妨随她去看一看。
跟随李大姐,我们来到一间处于居民小区内的文化活动室。一栋不显眼的两层小楼,普普通通的一扇窄门,尽管坐落在偏僻拐角处,但人们进进出出,你来我往,“人气儿”十足。这便是龙山区新兴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也是李大姐每天活动的“据点儿”。
别以为这只是几个老大姐唠嗑拉家常的地儿,推开窄窄的铁门,这里的气氛十分火爆:楼上楼下近300平方米的空间,棋牌室、图书室、健身室,名目繁多。唱歌、跳舞、弹琴,做啥的都有。不会唱,不会跳也没关系,这里还有老师免费授课,想学啥都行。
这天刚好是星期五,上午是口琴课。排练室内,20多个大爷大妈、叔叔阿姨读简谱、练和弦,忙得正欢,李大姐就在其中。大姐告诉我们,她是一针织厂退休职工,家住阳光新城,年轻时就喜欢乐器,可忙忙碌碌大半辈子,就是没机会学,现在退休了,正好补上这一课。说着话,大姐从包里拿出件新买的乐器——葫芦丝。她告诉记者,除了口琴,她最喜欢的是这种少数民族乐器。在这里,也有老师专门教,每星期两节课。李大姐说,刚开始自己也不敢学,怕学不会。可退休了,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儿女们又都不在身边,学习学习乐器演奏,刚好圆了自己年轻时候的梦。再说还有老师免费教,大伙儿一块儿学,机会挺好的,氛围也好,想了想,就下决心来了。现在她已经上了10节课,能吹几首简单的歌曲了。应我们的请求,大姐还为我们吹了一段《沂蒙小调》。
悠扬的乐曲声中,大姐的笑脸像孩子一样透着几分兴奋、几分腼腆。她说:“可别小看了这间社区活动室,在这儿,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儿,特别放松,也特别开心,琴声一响,啥烦恼都没有了。”
相关链接:
截至2014年,我市在30个社区中建成社区文化活动室27个,建设小型社区文化活动广场30余个。为全面普及群众性文化活动,市委、市政府还提出,在棚户区改造及开发建设新商业小区的过程中,预先规划出文化活动室,并要求相关部门协助开发商开辟相应的文化场所和场地,旨在短期实现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让更多的普通百姓在自己的舞台上演绎自身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