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7岁男童爱穿妈妈衣服还偷穿高跟鞋该咋办
“我儿子今年7岁,刚上小学一年级,以前没太注意,最近发现,他特别爱穿我的衣服,还经常偷穿我的高跟鞋。”近日,长春市民张女士被儿子的举动吓得不轻,向新文化报寻求帮助。
1案例
7岁男孩爱穿妈妈衣服 模仿妈妈行为
“我家宝宝今年7岁,上小学一年级,放学回家后,总有事没事地拿出我的衣服穿,我总感觉心里不踏实,好像这问题挺严重的。”长春市民张女士向新文化记者讲述,她今年30岁,父母在外地,大学毕业后与相恋多年的大学同学结婚,由于爱人家也在外地,所以在长春几乎没有直系亲属。
“我们毕业后就结婚了,很快有了宝宝,而由于爱人工作忙,所以照顾宝宝的任务自然就落在我身上。”张女士说,爱人的工作太忙,每天早出晚归,上班时孩子没有睡醒,而下班后,孩子也基本睡着了,所以平时与孩子交流不多。
“这几年,孩子几乎都是我一个人在照顾。”张女士说,自打孩子出生后,她就辞掉工作在家照顾孩子,直到孩子在3岁时上幼儿园,她才出去工作,而每天孩子上学、放学的接送任务基本都有自己一人完成。
“以前没太注意这方面的事,最近我发现,孩子放学写完作业后,都自己在家玩,还经常掏出我的衣服,自己往身上穿,甚至还包括我的内衣、胸罩。”张女士说,儿子还经常翻出高跟鞋,一个人穿好后,在那里模仿她说话、走路的样子。
“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孩子这么做就是图好玩,可最近情况有些严重,我发现后当即进行制止,可孩子还总偷偷摸摸地穿,真不知道该咋办。”张女士说,孩子能接触最多的人就是自己,而有时候自己换衣服也不太注意,经常不避讳孩子,这可能也影响了孩子的行为。
2案例
6岁男孩学妈妈用刀片刮掉半只眉毛
对于张女士遇到的情况,新文化记者在所在小区的邻居QQ群里咨询大家建议时,很快得到大家的回应。
“这应该还算正常现象吧,以后只要加强引导就能好一些。”邻居“我爱喆学”说,自己儿子今年6岁,上幼儿园的学前班,也很快就要上小学一年级。
“前不久,他偷偷地跑到洗手间,拿起我们平时刮眉毛的刀片,竟然把自己的半只眉毛刮掉了。”“我爱喆学”说,她的妹妹一直居住在自己家里,所以女人用的物品就比较多一些,尤其是瓶瓶罐罐的化妆品、修眉和修手的各种工具非常多,这些东西也经常成为儿子的玩具。有一天,儿子不知道从哪里找出一个刀片,偷偷跑到洗手间,照着镜子在忙活着什么。
“我感觉这孩子好像在淘气,便悄悄地来到洗手间,竟然看到他对着镜子,学着我平时修眉毛的样子在刮眉毛,而这时一只眉毛只剩半只了。”“我爱喆学”说,见到儿子的举动她感觉又好笑又生气,当即对孩子进行了严厉批评。
“家里的首饰、项链等女性常用的物品也经常‘沦’为他的玩具。”“我爱喆学”说,对于儿子的淘气,她自己也没有办法。
专家说法
让孩子多接触家中男成员
“小男孩穿女人的衣服,首先他可能觉得很漂亮,与自己的衣服不一样,十分好奇就想穿在身上。”吉林省心理教育协会的心理学专家陆海洋说,其次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与妈妈或女性家庭成员接触时间过长,在性格发育上有些女性化倾向,这具体就是从行为上表现出来,譬如喜欢穿女性的衣服、模仿女性化妆等行为。
“建议妈妈在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用积极性的言语对其进行鼓励。”陆海洋说,而当儿子穿女性衣服时,不要立即制止,不要去责备他,而是慢慢地淡化孩子穿女性衣服的意识。而当他穿男孩的衣服时,要积极对其进行鼓励,比如妈妈给儿子穿衣服,就夸“这衣服儿子穿着真帅!真酷”等。
“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让家庭成员中的男性多接触孩子。”陆海洋说,通过这些强化男性物品的特征,培养男孩子刚毅的男子汉性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让孩子听之任之,那对孩子的影响可能是一生的。”陆海洋说,在孩子穿衣服时,多关心问问孩子,对所穿的衣服喜不喜欢,进而掌握孩子的性格喜好,如果男孩不喜欢穿男孩应该穿的衣服,这时作为家长要正确进行引导,否则长此以往,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形成恋物癖,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同性恋。
老师看法
发现孩子厌恶性别及时纠正
昨日,记者联系了长春市多所学校的一、二年级老师,老师们表示,小男孩喜欢女性物品并非个例。在课堂上孩子们表现都比较正常,但日常生活中会有异常的表现。
长春市南关区东长小学丛老师:班级里的男孩女孩在穿着上基本看不出来,平时都是穿校服。但从个别孩子的言谈举止看,有极少的孩子性格有些偏差,有的男孩性格柔弱,而有的女孩表现很强势,都可能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有关。
在长春市某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多年的蒋欣:幼儿期性教育为开始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并初步进入性别角色。例如鼓励男孩的勇敢坚强,鼓励女孩的温柔甜美、爱清洁等。还有男孩应该穿男孩的衣服,女孩应该有女孩的服饰。和孩子越早开始谈论性越好,对于学龄前儿童进行性教育最合适的方式,就是在平时对孩子的提问或相关行为给予适当反应,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儿童期性教育从6岁起到10岁。这时儿童已经进入学校学习,社会知识和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一切有条件的家庭均应与孩子分房而居。此时的孩子性意识进一步增强,出现了不愿意和异性同桌、同行的心理,为自己的性别而骄傲、自豪。如果发现孩子厌恶自己的性别角色,应该及时纠正。
新文化记者 刘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