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滴灌式”扶贫因户施策
在地处沂蒙山区的山东省沂南县孙祖镇代庄村,村民季怀忠建蔬菜大棚用了7万元,其中自己投了2万元、在信用社贷了5万元,没有担保,没有利息。其实,季怀忠说的贷款,是山东在34个贫困重点县开展的金融扶贫小额信贷业务,用少量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投入扶贫。对每个贫困县,由省市县财政安排300万元作为扶贫风险补偿,由银行按风险补偿金10倍以上进行授信,对贫困户贷款进行全额贴息。
前不久,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扶贫会议强调,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因人因地施策,加强顶层设计,进行精准扶贫,争取提前两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针对“散居型”贫困,探索“五条”扶贫路径,实施“滴灌式”扶贫。
71%贫困人口分布在鲁西北、鲁西南和鲁东南
在肥城市安驾庄镇锁鲁城村,53岁的张吉银说,治疗妻子偏瘫花了很多钱,两个女儿上学也得用钱。2014年村里为他申请了低保,钱虽不多,但能维持一家人生活。
山东省农业厅厅长、省扶贫办主任王金宝介绍,2014年山东对省定扶贫标准进行了较大幅度提高,提高到3000元,比国家标准高700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由2011年的8000万元增加到8.45亿元,已经连续4年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
从山东农村贫困精准识别结果来看,全省现有贫困人口394万人,其中“国标线”以下231万人。从分布看,贫困人口71%分布在鲁西北、鲁西南和鲁东南地区,47%集中在“四类”地区,即山区、滩区、库湖区、盐碱涝洼区;从致贫原因看,因病因残致贫的占58%,因缺资金、缺技术致贫的占21%。从类型看,基本上属于相对贫困,已没有吃不上饭、穿不上衣、住不上房的问题,贫困户与其他农户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生活水平高低上。
48%贫困人口散居在6万个村庄中
“总体看,目前山东贫困户基本上属于个体性贫困,致贫原因复杂多样,具有偶然性和暂时性。这些农户贫得快、脱贫也快,扶贫脱贫关键在精准,真正实现因户施策。”王金宝说。
山东贫困人口中低于“省定线”、高于“国定线”的有163万人,这部分人贫困程度相对较浅,可以通过扶持产业和解决就业,短期内实现人均增收五六百元难度不大。对于低于“国定线”的231万贫困人口,需要加强低保和集中供养,通过“兜底政策”保障,落实长期帮扶措施,才可实现稳定脱贫、持续脱贫。
山东贫困人口呈现为“散居型”特点。7005个省定贫困村的贫困人口是246.9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52%;其他48%的贫困人口分散在6万多个村庄中;贫困户中的1人户和2人户合计占到69%。
王金宝坦言,山东贫困户多数是散户小户,扶贫任务分散,这就增加了扶贫难度。过去扶贫是整县、整乡、整村地连片推进,现在是扶贫到村、到户、到人。面对分布广和数量大的“散居型”贫困,必须实行“滴灌式”精准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里。
探索五条扶贫路径,推进“五个一批”脱贫
山东根据贫困人员特点,探索了“五条”扶贫路径,全力推进“五个一批”脱贫。
通过扶持产业和解决就业脱贫一批。目前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有171.7万人,占贫困人口的46%。鼓励贫困人口就地转移就业。
通过低保政策“兜底”脱贫一批。现有建档贫困对象中有五保人口2.1万人、低保人口112.5万人,合计占29%。确定对符合低保的建档贫困户实行应保尽保;今年底前低保线达到或高于“国定扶贫线”,2018年底前低保线达到省定扶贫标准。
通过医疗救助扶持脱贫一批。现有大病致贫22.5万户,占12.3%;临时性疾病和慢性病致贫的74.2万户,占41%。确定对建档贫困户家庭实行医疗保险全覆盖,各级分担贫困户自筹部分,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再提高5个百分点,降低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提高报销封顶额度。
通过教育培训扶贫脱贫一批。在贫困人口中16岁以下的有36.4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确定加大教育培训扶贫力度,彻底阻断“贫困代际相传”。
通过移民搬迁安置脱贫一批。符合国家规定、有意搬迁的贫困户有0.5万户、1.58万人,涉及7个县110个村。确定积极争取扶贫搬迁政策,加快搬迁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