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推动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云南省辐射环境监督站(以下简称云南站)负责全省16个州市的辐射环境监督工作。按照“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总要求,当前云南站以完善辐射环境监测体系为重点,以能力提升为抓手,全面保障了全省的辐射环境安全。
建设监测网络
加强监督检查
当前,云南省省控监测网络实现了对全省16个州市辐射环境的全覆盖。承担完成60多个省控监测点位的现场监测及采样、实验室分析工作。
国控监测网络则实现了对全省8个州市辐射环境的重点监控。全年共完成了37个国控监测点位的现场监测及采样、实验室分析工作,监测项目包括空气、水体、土壤、生物和电磁辐射等。全省4个辐射环境监测自动站运行正常,共获取上报实时监测数据10万余个。
此外,云南站先后编制上报了《云南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年度数据表(2014年)》,向社会公布了《2013年度云南省辐射环境质量报告书》。目前全省辐射环境安全可控。
同时,云南站近几年来全面完成100余家省管核技术利用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其中,2014年共检查核技术利用单位200余家(次),现场依法提出整改意见180余条,对近50家存在较严重违法违规事实的核技术利用单位建议云南省环保厅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并督促其限期整改到位。
此外,云南站强化移动放射源的辐射安全监督检查,制定出台了《云南外来移动源管理办法》,并加强了对中石油安宁炼油厂的日常监督检查。完成全部省管核技术利用单位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的核安全文化宣贯,并督查专项行动的全面落实。
推进放废收贮
强化应急响应
在放射性废物收贮方面,云南站2014年首创新高,实现了全省年内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源)实时收贮目标。全年共收贮废旧放射源280余枚,放射性废物40.31公斤,较2013年同期增加了3倍多,并首次完成约8000居里高活度Ⅰ类放射源的收贮工作。
同时,云南省放废库安全保卫措施取得重大突破。不仅完善了放废库与当地公安部门的联动联防机制;还对库区内的房屋和水、电等进行了全面检修维护;放废库安保人力增加了1倍;实行了“1+2+4”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放废库安保升级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做到了放废库24小时视频、手机全区监控,确保放废库处于受控状态。
此外,辐射环境应急响应也得到不断加强。依照《云南省环境保护厅辐射事故应急响应预案》,编制了8份《云南省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实施程序》;联合云南核技术利用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了辐照事故应急演练;妥善处置了奥瑞有限公司放射源丢失和东川发现疑似放射性物质等应急事件;加强了昆明“3.01”恐怖事件、鲁甸地震、景谷地震、“海鸥”台风来袭期间的辐射事故应急应对工作。
积极应对挑战
力求全面提升
事实上,云南省辐射环境工作当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一是辐射环境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二是监督能力建设亟待加强;三是站内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为此,云南站将进一步完善总体发展思路,不断加强人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打造专业队伍,强化制度保障,全力构建畅通有效的人才成长机制;尽快完成《云南个旧锡矿开采冶炼企业及周围环境放射性现状调查》等国家和省级科研调查项目;加强基础调研和规划衔接,编制《云南省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
同时,云南站将不断提升综合监测与分析能力。全力推进辐射环境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进云南省辐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加强自动站运行维护管理;全面开展全省16个州市所在地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土壤,以及云南省六大出境河流断面监测。完成全省县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调研初步选点工作,并在昆明市所属县区开展监测试点,加强765、381退役矿治理监测等。
此外,云南站还将不断提升监督和应急能力,完成省管核技术利用单位日常监督检查和核安全文化宣贯及督查工作,重点加强中石油安宁炼油厂外来移动探伤源的辐射安全监管;开展铀矿冶和放射性物品运输监督检查,全面完成全省辐射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抽查;参与跨州市重大辐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开展网格化监督检查模式试点,探索全省一张图辐射污染源监管试点等。同时还将认真准备,制定演习方案,科学谋划,确保全员、实装、实备参加,全面完成2015年云南省辐射事故综合应急演练。
来源:中国环保网
(责任编辑: 省环保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