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市场阶段性压力将逐步加大

20.07.2015  13:40

        终端需求持续疲软,加之新麦质量参差不齐,使得流通市场粮源下降速度缓慢,受麸皮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拖累,面粉和小麦价差持续拉大。

   “买方”市场氛围浓厚

  今年粮农惜售心理虽较往年明显减弱,销售意愿较强,但以往的粮食贸易商、粮库在主产区委托经纪人收粮,变为经纪人外出寻找粮库、粮食贸易商兜售小麦。主产区新麦收购进展缓慢,反映出市场收购主体的谨慎心态。部分地区麦价回落是回归流通市场供需格局,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后期价格风险。

  截至7月上旬,2015年产普通红小麦江苏靖江安宁港海轮平舱价为2440~2460元/吨,2015年产普通白小麦安宁港海轮平舱价2420~2450元/吨;安徽三等混合小麦收购均价2299.6元/吨,出库均价2336.2元/吨;河南郑州2015年产中等普通白小麦进厂价2440元/吨,山东济南2420元/吨,河北石家庄2460元/吨。

   饲用替代难现大规模

  在产能严重过剩及需求疲软的双重挤压下,国内面粉加工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在加工业整体惨淡的背景下,亏损已成主旋律。目前一些大中型面粉加工企业在赔本保市场,一些小企业则阶段性停产或倒闭。

  受麸皮市场行情低位影响,从生产成本考虑,面粉加工企业“淡季”挺价意愿较强,整体购销平缓,经销商采购积极性不高,以维持市场销售渠道为主。因规模优势明显,大型面粉加工企业的经营情况好于中小型。

  截至6月底,国内特一级小麦粉与三等白小麦均价的价差为1010~1020元/吨,较上月同期扩大140~160元/吨。截至7月上旬,北京特一粉出厂价3200元/吨,浙江杭州特一粉批发价3440元/吨,广州地区特一粉批发价3340元/吨。

  随着主产区新小麦与玉米之间的价差不断缩窄,部分地区新小麦替代玉米的成本优势显现。当前养殖行业虽有所好转,但受限于存栏量低位,且玉米季节性上涨行情迟迟未启动,使得饲用小麦替代的时间和空间较为狭窄。

  质差小麦流向饲企受阻,一方面因粮食经纪人收购成本较高,价低销售其难以接受;另一方面,按照粮食经纪人能接受的价格,饲料企业不认可,且较玉米不具备明显价格优势,这使得小麦替代玉米的数量受限,仅限于部分区域。

   “供增需弱”施压麦价

  大量粮源滞留在流通市场,尤其是质差小麦数量难以有效下降,减缓了托市收购进度,也对麦价走势形成拖累,市场主体收购积极性难以提振,粮源供给压力凸显,使得“买方”市场氛围浓厚。

  按照当前托市收购进度,难以像上年那样经过1个月左右的快速收购,对流通市场粮源产生明显冲击,今年新麦收购期拉长将导致流通市场购销较为平缓,以往人为囤积待涨所导致的流通市场粮源大幅减少现象难现。

  在面粉行业“杀成本”的局面下,后期粉企对粮库、粮食贸易商的粮源采购将以成本和质量为主。建议粮库、粮食贸易商减缓收购节奏,减少粮源在库时间及资金占用成本,将成本消化在流通环节,降低粮源采购成本,避免后期售粮难。持粮主体宜降低心理价格预期,及时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