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秸秆“榨”出大财富
“只要不下雪,我就能接着干!”眼下,秋收工作基本结束,大多数农民已从地里撤了出来,但德惠市惠发街道烧锅村种粮大户谷迎杰依旧在地里忙个不停,他熟练地操作着秸秆打包机,将一堆堆秸秆打成圆捆。
谷迎杰告诉记者,他家流转了200多公顷土地,全部种植玉米。去年秋天,他买了两台秸秆打包机,收完玉米后便将地里的秸秆打包,之后卖给“泉德公司”。“去年,我卖了近4000吨秸秆,挣了六七万元!”
按照谷迎杰的导引,记者来到位于德惠市经济开发区的“泉德公司”。据了解,吉林泉德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近19亿元,生产生活用纸和粮食黄腐酸有机肥,年可消耗玉米秸秆30万吨。
“经过重重加工,能从秸秆中提取出黄腐酸,作为有机肥用于粮食生产,从而真正实现秸秆还田。”“泉德公司”副总经理孙平友介绍说,以秸秆为原料生产10万吨纸浆,就相当于少砍伐40万立方米木材,保护280公顷森林资源,减少焚烧秸秆排放的二氧化硫54万吨。
“这两年,随着市里全面禁烧秸秆,收购秸秆的企业不断增加,到我们这儿询问打包机的农民也越来越多。”德惠市农机服务总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德惠市,“农机大户”养机数量非常多,个体养机户也都有大马力拖拉机,只需配上秸秆打包机就能进行秸秆打包回收。
据德惠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德惠市地处黄金玉米带,耕地面积300多万亩。2014年,全市玉米产量达34.5亿斤,玉米秸秆达210万吨。“面对玉米及秸秆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如何消化利用却成了难题。”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确定了生物质产业发展思路,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培育龙头企业等措施,着力推动生物质产业提质增效。”德惠市负责人说,该市以秸秆深加工为主体,以资源高端化利用为方向,逐步建立起生物质原料售出、生产制造、市场消费、技术创新、政策扶持5大支撑体系。目前,该市共有6户大型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年可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资源400多万吨,初步形成了以秸秆发电、造纸、固体燃料以及玉米、玉米芯深加工为主的生物质产业新格局。2014年,该市生物质加工业年产值超过60亿元,解决就业近4000人,通过生物质收购、储存、运输等环节,为农民增收近8000万元。(记者 李中良 通讯员 常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