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并成大田 春耕省时省钱

05.04.2017  15:36

  春耕时节催农人。家在四川省邛崃市冉义镇九龙村的黄光伦,这些日子在地里进进出出地忙活着。虽然忙碌依旧,但用他自己的话说,今年的春耕是“忙并快乐着”。“以前全家六七亩田,恨不得分成十几块,巴掌田种得很恼火。现在田块连在一起,几十亩的秧苗,一台机器大半天就插完了,心里痛快。

  巴掌田少了,稳产田多了。这种改变源自当地实施的全域土地整治。随着3个农用地整理项目和11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建设推进,冉义镇建成了3.9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新增耕地872亩。

  效益还不只是零碎、分散的小田并成了大田。整治后的土地,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得到加强,机械化水平提升,还帮助黄光伦降低了耕作成本。“以前人工插秧一亩要160元,现在机械插秧一亩只要60元就够了。”看到种地带来的好“钱景”,黄光伦不再外出打工,踏实在家务农。

  土地整治提升了耕地生产能力。2011年以来,全国整理农用地5.3亿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03亿亩。据统计,经整治后的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亩产平均提高10%—20%。

  土地整治带动了农村投入和农民增收。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各地土地整治累计投入资金5500多亿元,农民参加土地整治劳务所得合计超过1100多亿元,惠及1.01亿农民,项目区农民人均新增年收入900多元。

  如今在各地乡村,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田成方、水成网、路相连、渠相通”,集中连片的优质粮油和各类种养基地,亦农亦景。

  好地才能有好收成。但是当前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总体不足,耕地数量质量现状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必须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努力补充优质耕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能,切实落实藏粮于地战略。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将确保在全国建成4亿亩高标准农田,全国基本农田整治率达到60%。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大豆、棉花、油料、糖料蔗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将侧重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用地质量;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则将着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