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加大股权投资支持国际产能合作
新华网北京5月20日电(记者安蓓 赵超)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20日说,中国将通过各类基金加大股权投资支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目前在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设海外直接投资公司的方案已经获得批准,公司已初步开始运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资司司长顾大伟在《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发布会上说,中国将通过丝路基金、中非基金、东盟基金、中拉基金、中阿基金等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正与哈萨克斯坦研究建立中哈产能合作专门基金,规模可能在60亿美元左右。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说,发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用,设立业务覆盖全球的股权投资公司。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中非基金、东盟基金、中投海外直接投资公司等作用,以股权投资、债务融资等方式,积极支持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项目。
记者从中投公司了解到,中投海外已于今年初成立,初期注资规模50亿美元,由中投公司出资,未来中投海外可通过多种资金补充方式扩大资金规模。中投海外专注于开展直接投资活动,尤其侧重于基础设施、农林牧渔等长期资产的财务性直接投资,与中投国际、汇金公司一起构成中投公司的三大子公司。
顾大伟说,中投海外的募集资金规模可能会超过丝路基金。
针对企业走出去面临的融资难问题,顾大伟说,《指导意见》明确企业的境外资产可以抵押获得境内贷款,这是重大突破。此外,还取消了中国企业在境外发行债券、在境外商业银行融资的审批,这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
“在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各类政策支持中,金融支持是重点。”他说,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优惠贷款等均会出台系统措施支持企业走出去;同时要加快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完善人民币全球清算系统,便利企业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合作和投资。此外,中资金融机构要加快走出去为中国企业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
顾大伟还表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市场行为,要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遵循商业原则和国际惯例,企业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
他说,政府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简政放权,提高企业境外投资的便利化程度;二是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包括做好国别分析,提供信息和法律服务,提供国别风险和领事保护等,在货物通关、人员出入境、货币结算、司法、税务合作等方面推动建立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三是为企业开展国际合作铺路架桥,利用好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充分发挥好多边、双边机制作用,加强跟不同国家的沟通和协调,推动国际产能合作项目顺利实施。
顾大伟说,去年以来,中国在一些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试点,在哈萨克斯坦、印尼、埃塞俄比亚三国推进最快,在巴西、秘鲁、俄罗斯等国也取得较大进展,加上近期将签署的双边合作协议,预计将达到八、九个国家。其中,与哈萨克斯坦双边产能合作投资总额预计将超过500亿美元。
(责任编辑: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