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松原陨石第一阶段科考已近尾声,专家提醒莫盲目“追星”
10月11日零时16分,吉林省松原市一道火光照亮了整个夜空,一时间可能有陨石坠落的消息四起。当天,吉林市博物馆就派出了科考队,并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首席科学家徐伟彪老师作为科考顾问。经过5天不懈寻找,科考队已经基本确定陨石坠落的大致范围,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搜索任务。
16日,记者连线科考队相关负责人了解到,科考队正在准备把路线、目击者、搜寻线索整理出来,目前陨石还在寻找当中。由于陨石坠落具体位置不确定,不能轻易缩小搜寻范围,同时每天随时会得到一些新的情报、线索,科考队一直在不停的锁定位置,寻找范围基本锁定在松原地区,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陨石坠落水域之中。按照业内人士说法,无法最终找到陨石样本的称为“火流星”现象,找到陨石标本的才能确认为“陨石雨”。
据了解,为了完成这次科考任务,吉林市博物馆先后派出了两个科考小组,第一批5人小组于11日出发。14日,吉林市博物馆又派出了第二科考小组,由副馆长章巍带队到达乾安县与第一小组会合共同考察,挨家挨户搜寻信息资料。同时,著名陨石收藏家张勃一直帮助搜索卫星定位,通过与国际藏家、国外网站联系,帮助博物馆科考人员确定陨石降落轨迹。中国陨石网创办人赵志强,著名陨石藏家冯德昭、梅华、王一、等也积极参与到寻找陨石的队伍中,为科考活动提供了大量重要的搜索信息。
科考队队长孙至申介绍,通过目击者确定了陨石陨落的方向、走势、大致范围,对科考队都提供了很大帮助。目前为止目击者都是看到陨石划过或者是空爆现象,没有目击者直接观察到坠落地点。接下来科考队要把整个事件记录下来,形成一个文字性的报告,为以后类似事件提供参考。
据悉,第一阶段科考已经快要收尾,本次科考队不是为了单纯寻找陨石,主要是为了记录科考过程和科考经验。科考工作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用5—7天的时间初步锁定陨星的陨落区域,开展密集的搜寻工作,争取有所收获。即使没有收获,也要把各种资料收集整理好,等待第二阶段的工作成果;第二阶段是在陨石被人发现确定陨落位置以后,再派人进行实地测量以验证第一阶段的工作情况,检测科考模式与实际情况的贴合度,完善科考工作模型。
专家指出,出现火流星不一定就能找到陨石,有时流星体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就不会有陨石坠地了,更多的时候是陨石陨落到隐秘之处,不易被人发现。广大星友要理性地对待这次疑似陨星陨落事件,不要盲目去追星,陨石的真正价值体现在科学研究上。
来源:吉林乌拉圈 ( 图片由吉林市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