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恋爱培训班”不可过度迷信
“很多男孩子不会谈恋爱,我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懂妹子,教他们如何和妹子搭讪、聊天、约会……” 说这话的人,是一个叫“FBI”的兼职恋爱培训师。三年前,“FBI”接触到恋爱培训后,专门跑到北京、上海的各类恋爱培训班去学习。今年3月,他正式出师,现在,“FBI”在杭州兼职做恋爱培训。(7月18日钱江晚报)
“史上最强搭讪脚本”、现场示范搭讪技巧、短期速成约会“那些事儿”……近日,一个号称“单身狗攻略”的恋爱培训班刷屏微信朋友圈,引发了网友和公众的强烈围观。客观而言,在剩男剩女的社会焦虑日益凸显的无奈之下,在情商教育严重缺位的社会背景之下,“恋爱培训班”的出现,也算得上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与突破,但进步之中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恋爱培训班”根本无法替代真正的情商教育,不利于青年一代正确恋爱观与择偶观的养成,对此,公众不能盲目迷信,甚至过度崇拜。
情商之于人生的意义,不言而喻。事业的成功,仅仅只有高智商是远远不够的,还须具备相当的情商。具体到职场中、社会上,从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基本的社交礼仪,到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心胸开阔等人格魅力,这些统统都属于情商的范畴。而事实也证明,一个拥有高情商的人,更易获得社会认同,更易获得人生的成功。
但需注意的是,情商教育不像语数外等书本知识的学习一样,通过填鸭式的说教与灌输就能见效,可以一味地程序化、模式化,甚至机械化地找规律、学技巧。短期来看,“恋爱培训班”可能比传统的相亲、速配等模式来得更为直接、更为有效,但恋爱终究不是一门可以公式化、程序化的学问,而是一种个人情感的表达,如果连内心的体验与感情都要按着既定的“脚本”套路“出牌”,那这样的恋爱注定也只会腐败变味,只会让搭讪的对象心生厌烦之感。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引领下,国内教育对于孩子情商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偏废,以致于造成了现在“高智商、低情商”的个人发展瓶颈。孩子们不懂爱、不知如何去爱,如此尴尬现实也为“恋爱培训班”的出现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纵然搭讪的技巧有窍门可授,但正确的恋爱观却无法速成,而只能在长期的互动与磨合中逐步学会爱与被爱的能力。我们完全可以想见,通过“恋爱培训班”批量培养的搭讪高手,最终只能陷入“囚徒困境”,徒见功利之心而遗失了恋爱本来的纯真与美好。
对于“恋爱培训班”,国人究竟该以何种心态来围观?在笔者看来,“恋爱培训班”不过是一种短视之举,公众切勿将自己恋爱的胜算全盘寄托在所谓的“恋爱培训班”上。不迷信、不盲从、不唯“恋爱培训班”,才是公众应该秉持的正确的围观态度。
(责任编辑:贾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