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开年首次对内重要讲话,手把手教县委书记如何当好官

13.01.2015  15:48

  12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内发表了2015年首次“重要讲话”,听讲话的人全都来自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而且都是 “一线总指挥”——县委书记。

  这个群体有多重要?不妨看看总书记的评价:“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

  

  在这场200名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参加的座谈会上,习近平的“授课焦点”只有一个:如何做合格的县委书记。总书记不仅提出了问题,也给出了明确答案,合格的县委书记就是要做到“四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这“四个有”不仅是总书记对县委书记们的高度期待,也是一个“老县委书记”对新一代县委书记群体的真诚提醒,意在告诫、警示那些还不“达标”的县委书记们要抓紧“对表”,奋发有为,否则可能难得“善终”。

警示对党不忠的县委书记: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

  县委书记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

  习近平给出的答案是,“对党忠诚,是县委书记的重要标准。县一级阵地,必须由心中有党、对党忠诚的人坚守。

  被习近平否定的“心中没有党、对党不忠诚”的县委书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不能“把牢政治方向”、忘记“自己对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一种是“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上出问题”。

  这两种县委书记在一些地方的官场中都有现实存在。

  个别县委书记不相信组织、不依靠组织、不服从组织,不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处拉帮结派,为了升官不断寻找靠山,最终陷入塌方式腐败中。这些不把自己当做“党的人”的县委书记,最终倒在了自己营造的“团团伙伙”中。

  还有一些县委书记在精神懈怠中越来越远离党的要求。他们不仅做不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不断领悟,不断参透”,而且拒绝学习和思想净化,甚至走上封建迷信的道路。一些县委书记热衷于在政府大院矗起“风水球”,甚至与“江湖大师”称兄道弟。这样的县委书记,如何能得到群众的拥护?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对党忠诚呢?“老县委书记”习近平强调,“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经得起风浪考验,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

  他还手把手指出五点要诀:“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警示目无百姓的县委书记:看淡自我得失,为民雪中送炭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习近平在座谈会上重提“心中有民”,意在提醒县委书记:“当官就得为民做主”。

  

  习近平的谈话有意在“点拨”那些只想着“私利”、忽视群众的县委书记。在一些地方,有些县委书记“只唯上不唯下”,一心想着自己的官怎样才能越干越大,一心想着引起“上头注意”,把领导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

  “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想得透、看得淡。要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特别是要下大气力解决好人民不满意的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习近平警告那些唯上不唯下者,当好县委书记就要看淡私利,一个合格的县委书记就必须做好群众的“公仆”。15年前,习近平接受《中华儿女》采访时,就谈到自己对从政有着清醒认识:那就是当“公仆”做大事。

  习近平不仅提醒县委书记要摆脱心理上的私利观,还告诫他们要破除干事上的扭曲政绩观。现实中,有些县委书记眼中只有GDP,出现了恶性侵害百姓利益的事情,导致群众不满。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作为承上启下的县委书记们,如果没有凝聚好民心,只让百姓失望,最终必定会被人民群众抛弃。因为老百姓心里有一杆秤,政绩的大小好坏,百姓有着清楚地衡量。“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老百姓的利益为自己最大政绩,“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这是习近平对县委书记们的告诫。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在菏泽市座谈时,给在场的市、县委书记们念的这副对联,对所有的县委书记都应该是一个激励和警示。

  

  县委书记的楷模焦裕禄

警示为官不为的县委书记:做官不能干三年还是涛声依旧

  心中只要有党、有民,就是一个好县委书记了吗?还远远不够。

  习近平在此次座谈会上指出,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习近平提到的不想干事、不想担责、不想出力,一言概之就是“为官不为”。在干部队伍中,一些人不贪也不拿,但什么也不干,对于治下的违法乱纪也好,对于所辖的歪风邪气也罢,睁眼闭眼,不闻不问,任其泛滥,由其胡来;对于重大的决策,既不发声,也不拍板,遇到矛盾绕开走,碰到问题推、拖、躲,遑论急难险重站在第一线,更不要说“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了。

  “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全县发展面貌没有变化,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习近平的这番话表明,为官不为,迟早会失去官位。2014年,因玩忽职守落马的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童名谦,就是所有官员的前车之鉴,县委书记切莫心存侥幸。

  心中有责,为官当有为,为官当善为。“老县委书记”习近平敲打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同时,还支出五招:

  一是工作状态,要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干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二是工作方法,对定下来的工作部署,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三是看待己任,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四是执行力,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积极寻找克服困难的具体对策,真正成为带领人民群众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积极深化改革,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五是工作要诀,对突出矛盾要有责任意识,主动去解决而不是回避推卸。

  

警示无所敬畏的县委书记:心中有戒,守好“三关

  “党培养一个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是很不容易的。”习近平曾表示,领导干部的落马令他痛心。此次与县委书记们座谈,总书记警示之朴实,却尤为恳切。

  “要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关系。”所谓私、情、利,都是个人欲望的外延。模糊公与私的边界,自然会自我膨胀,损公肥私;失去对法律的敬畏则更加可怕。刘铁男案直到审理时,他还认为“老子台前办事,儿子幕后收钱”不算受贿;“动物园长”面对如山铁证,竟能声称来路不明巨款“开黑车所得”。视法律为无物之人,怎能不铤而走险?

  “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看官员落马原因,似乎总绕不开这三关。说到底,落马官员三关“过不去”,正是自己心中底线太容易“过得去”了。权力长成出笼猛虎,金钱沦为腐化之源,美色偏与权力媾和,不正是“”的沦陷么?

  戒沦陷,权在手,寻租自然成可能。许多官员初入仕途,心有为民请命之志,却在与权力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抛掉了心中的“”,底线越降越低,最终迷失自我,伸出罪恶之手。到最后留下一篇篇“悔过书”,哭诉当年“我是农民的儿子”,可惜为时晚矣。

  心中无戒,终将逾矩;心中有戒,方能拒绝诱惑。古时,唐太宗曾告诫官员要“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今日,“老县委书记”习近平特别点出,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正是在警示基层官员,远离腐化,为自己的心加上“”的笼子。(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