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你真的误会孩子的谎言了!
大多数父母会发现,孩子开始出现“说谎”行为,大约是在三岁左右。五岁半以下孩子的说谎原因,通常可以简单分成两大类:
一种是编造不曾发生过的事;另一种则是希望自己没有做过某些行为以逃避惩罚,或是想要达成某些目的。 虚实不分的非事实性言语
虚实不分是学龄前孩子出现说谎行为的主要原因。三到五岁孩子正处于想象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尤其四岁半左右。在难以区分想象与真实世界的情况下,孩子常会编造故事,说出与事实不符的内容,而且他们会认为自己所想象的事情是真的。
其实这些编造故事的背后,往往透露出孩子的期望。例如,明明没去过迪斯尼乐园,却跟同学说自己昨天去了迪斯尼乐园;或是告诉同学,他在他家后院看到一头好大的狮子,这些编造的故事都与想象力发展、对虚实分辨不清的能力有关。
三到五岁的孩子想象力丰富,当他们说出与事实不符的内容,并不是刻意说谎,而是认为想象世界是存在的。如果父母以大人的眼光来看,将与事实不符的言语都视为说谎,就会觉得五岁半以下的孩子经常在说谎。 父母怎么办
透过谎言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孩子说谎的另一种最常见原因,是基于“害怕被责骂,希望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所以他就认为真的没有发生”的心理。例如,当孩子打破玻璃杯,他知道大人会生气,因为害怕被惩罚,就希望是他人或他物打破的,而真的相信是如此。
还有是基于希望得到他想要的事物,例如为了想买太空超人的玩具,即使妈妈不答应,却私下告诉爸爸已获得妈妈的同意。
父母若发现,孩子经常说这类谎话,而且大多是因趋利避害而不敢说实话,大人必须先检验自己到底是以“抓谎”或是“强化说实话”的态度,来处理孩子这类型的谎言?
前者会让孩子因为怕被抓,只好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方式,继续说谎。但后者,却会让孩子养成勇敢选择说实话、而且负责任的习惯。所以大人要自我检讨:
为什么孩子需要一天到晚说谎?是不是孩子成长的环境不能让他产生安全说实话的信任感?是不是大人没有提供鼓励孩子说实话的环境?
因为一个在鼓励说实话 (而非害怕被抓)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其实是敢于说实话的;
但如果孩子发现每次说实话,只会挨骂挨打,他为了保护自己,自然会编织许多谎言以求得生存。父母应提供孩子一个敢说实话的安全环境,让他不怕说实话、选择说实话。 如何处理六岁以上孩子说谎?
三大处理步骤:同理→ 进入问题核心→ 传达爱
从儿童发展理论来看,五岁以下的孩子还无法完全区辨想象和真实,不清楚自己是在说谎,他会把他想要发生或不想发生的事,当成是真的,并不真正了解说谎是错误的行为。不像六岁以上的孩子如果说谎,大多已经知道自己是蓄意在说谎,同时明白这是错误行为。
父母除了要直接指出说谎行为的错误外,同样要以“同理孩子 → 切入事件问题核心 → 传达爱”的基本步骤进行,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并懂得改以正确的方式面对问题。
我记得有一次,儿子国小二年级时曾对我说谎。原因是白天他和同学在学校作业还没写完,就躲在衣柜放置间喂电子鸡。老师发现后,要他们写下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带回家让家长签名。儿子担心我们生气,回家后拿一张小纸条来找我,说要看我怎么签名,我一时没想太多,就在纸上签了名。隔天老师跟我提起这件事,我一脸茫然,随后才了解事情的始末,老师也才发现那是假签名。
这件事让我非常生气,但我还是静下心来处理。我告诉儿子:
“昨天你拿了妈妈的假签名,我知道你是怕被骂才这么做。但你做错了两件事:第一是在不对的时间和场合玩电动玩具;第二是伪造文书,那是欺骗的行为。你知道自己做错了吗?”
接着我提出一个月不能玩电动玩具的自然结果处罚方式,并再一次明白的告诉他做错了什么。
最后我跟他说:“爸爸妈妈都非常爱你,尽管这件事你做错了,让我们很生气和失望,但我们对你的爱,不会减少。” 开启亲子讨论及对谈的大门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若想要减少孩子说谎的机会,父母应该主动打开与孩子讨论的大门。当孩子知道只要透过正向讨论的方式,就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或是消除担心害怕,自然不会倚赖说谎。
保持亲子之间的良好对谈应该从小开始,但即使孩子已经多次因为趋利避害而说谎,建立对谈关系也永远不嫌晚。父母要有耐心,让孩子重新信任这种沟通模式,因为信任,而选择说实话,自然就能改善说谎行为。
同时,父母也要找机会与孩子沟通,让他认识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培养一定的自信。
最后也别忘记,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大人做错事被孩子知道时,一定要诚实以对。尤其六岁以上孩子已经了解什么是说谎,大人应该勇于承认错误行为。
当大人很诚实的面对错误,孩子也比较容易诚实面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如果希望孩子做个诚实的人,大人必须以身作则,用自身的正确行为来指引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