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城边
这位大姐名叫李香兰,家在长春市南关区富裕村,那是一个离市区很近的村子。高耸的楼群顶着云彩一天天向村子逼近,眼看着村子就要融入城市了。这几年,每到七八月,家中院子里的蔬菜刚吐清香,李大姐就会一早带着采摘下来的各种蔬菜到附近的小区门口叫卖:自家院子里种的,啥都不上,好吃!那些模样“纯朴”的蔬菜非常受小区居民的欢迎。李大姐还会主动给熟悉的买主留下电话号码。有些人打电话订购,李大姐会如约把蔬菜带到小区来。记者住的小区是她的主要市场之一,记者也常常从她那里买一些西红柿、黄瓜、豆角之类的,一来二去彼此就熟悉起来。
1月8日,记者刚刚吃过晚饭,就接到了李大姐打来的电话:“大姐这有新包的黏豆包还有晒的干菜,你要不要啊。”看着天色还不算太晚,记者决定当晚就到李大姐家里采购一些。
从马路上拐下来,轧着积雪上面形成的车辙,在颠簸的村路上大约行车5分钟,就看到微弱路灯下站着一个瘦小的身影,那就是李大姐。
白白的积雪覆盖着小院,院墙上摆着一溜盖帘,掀开盖帘上的纱布,是一排排黄灿灿的冻黏豆包。“这都是昨天蒸出来的,给你尝尝,觉得好吃你再买。”
屋门漏着一道缝,有蒸气从门缝中溢出来,蒸气里带着蒸黏豆包特有的香气。李大姐的女儿正在灶台边忙碌,新蒸好的黏豆包出锅了。
“夏天时你们都买我家地里的菜,我寻思这黏豆包、干菜之类的你也能喜欢,就给你打了个电话。”李大姐的性格十分爽朗,笑着的时候,眼角的皱纹好像好看的鱼儿在游动。
记者一边啃着冻豆包,一边和李大姐聊着。
李大姐说,这些年不断有开发商在附近买地开发,李大姐一家开始有些迷茫。“除了种地,我们也不会别的,不知道拆迁之后去干点啥。”
但是这几年在附近城里卖菜的经历给了她启发。“实实在在种点菜呀、果儿啥的,保准好卖。就说黏苞米,两块钱一穗,一夏天就卖了差不多2000块钱。”她说,等到拆迁到她家的时候,她想去附近租片地,一家人继续种“啥都不上,好吃”的蔬菜,到城里去卖。
“一家老小,总不能靠着卖地的钱坐吃山空吧。”她凝望着不远处城市楼群的剪影说道。“以前这边全是农村,家家院里都种这些东西,哪有地方卖呀。现在这里楼越来越多,住进来的城里人也越来越多,我们自家院里的东西就有了市场。”
李大姐的电话不时响起,她解释说:“这都是在我这买过东西又来订货的,和我约明天送货的时间和地点。”她这两天也给其他几个熟悉的买家打过电话。“买的虽然一份只有3斤、5斤,但是觉着大家信得着我,乐意买我做的东西,我就特别高兴。”
夜色弥漫开了,院子西边的鸡圈里,传出几声母鸡“咕咕”的叫声。李大姐查看了鸡舍的门说:“养小‘笨鸡’,也能卖钱。”
夜色中,记者和李大姐道别。这个叫“富裕”的村庄的灯火亮了起来,与城市那灿烂的灯火相互辉映,融合成漫天的辉煌。李大姐那句“总不能靠着卖地的钱坐吃山空吧”,在这城市与乡村连接的地带掷地有声,孕育着更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