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未婚小伙儿却给了9个孩子安稳的“家”
他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名字,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自己还未成家,却给了9个孩子一个安稳的“家”。
他就是长春人王浩楠。这个未婚的80后小伙儿,竭尽所能地养育着与他毫无血缘关系,不是孤儿却堪比孤儿的孩子们。
80多平米的房子里 最多的家具就是小课桌
在长春市黄河路与东八条街交会处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有一个特殊的“家庭”,家庭成员相亲相爱,但他们却彼此没有血缘关系。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呢?
这间屋子,是“老爸”王浩楠租来的,房间不大,80多平米,门口整齐地摆放着十多双鞋子,地面整洁干净。房间里最多的家具,要数“小课桌”了,有二十多张;房间的南北卧室在门上分别写着“男生”、“女生”,房间的墙上贴着各种规章制度,有“作息时间”表、“假期课程表”、“值日生表”、“消防制度”、“假期小厨神”……
除了王浩楠,还有十名“家庭成员”,其中9个孩子,年龄9-17岁不等。两个9岁的女孩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6个13岁的孩子上初中一年级了,还有一个孩子17岁,已经上高中二年级了,还有一位刚刚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负责辅导几个孩子的功课。
他的名字是自己起的 年龄是干爹定的
“老爸”,是孩子们对王浩楠的称呼。
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姓名,他是个孤儿。
“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童年对于王浩楠来说是不堪回首的,“小时候吃过很多苦,为了吃饱肚子,我从十二三岁就开始在饭店打零工,只要有个住的地方,有口饭吃就知足了。”再大一些,他有了力气,就去工地干活,可以说几乎没上过一天学。
“我之前甚至连名字都写不出来。在工地干活的时候,大家教一教,有时看看报纸学一学,这才学会一些字。”
就连“王浩楠”这个名字,也是他自己给自己起的。“在工地干活的时候,大家看我小,都很照顾我,后来有个人对我特别好,我就认了一个干爹,他姓王,在我落户口的时候,我就跟了他的姓,我自己给自己起个名字叫浩楠。”
王浩楠并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是干爹看着他的身高和长相,大致估计了一下,就按80年生人办了户口。
以前的老板经常做善事 他也开始帮助困难孩子
在工地打拼了几年,后来,王浩楠能够在工地上包一点儿小活儿。再后来,他自己有了一个小建筑队,渐渐挣了一些钱。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工程越来越少,他的小建筑队也不得不解散了。
随后,王浩楠就去了浙江省义乌市打工。当时他的老板经常去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地方,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对他触动很大。
2008年回到长春后,他想起自己童年的经历,萌生了想要帮助困难孩子的想法。“当时想开办一个免费的辅导中心,专门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
有一次,在工地干活的他注意到一个老人经常带着一个孩子在附近捡废品,通过和老人聊天得知,孩子叫龙龙,父母离婚后就把孩子扔给了姥爷,“那时候龙龙还不到7岁,他姥爷快70岁了,身体也不好,靠捡废品维持生活。”这样的家庭环境就更别提给孩子上学的事了,于是他就经常去看老人和孩子,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因为老人身体不好,最后把龙龙托付给他照顾,这也是他的辅导中心招来的第一个孩子。
在这个“家”里,记者没有看到龙龙。“龙龙直到上个月才被妈妈接走。”这些年来,龙龙吃穿住一直都是王浩楠在照顾,就像现在“家”里的那些孩子们一样。
六七年收留不少孩子 最多的时候有60多个
渐渐的,在王浩楠这里,像龙龙一样的孩子多了起来,“孩子最多的时候有60多个,那时候我租的房子也有五六百平,还专门雇了老师来辅导学生。如果没人照顾的孩子,我就供吃供穿,有家庭的孩子,就放学到我这里来接受课程辅导,都是免费的。”
可是开了大半年时间,他发现不能这样盲目,于是解散了助学辅导中心。
根据每个孩子留下的联系方式,他逐一去踏访,了解家庭的真实情况,把家里真正困难的孩子又重新接了回来。这其间,因为经济条件所限,几次更换了地点,但是“长春市公益助学辅导中心”这块牌子他走到哪挂到哪。他也一直坚持着收留那些家庭贫困无人照顾的孩子。
这六七年来,在他的辅导中心,来来去去的孩子不计其数。有的孩子通过他的资助已经大学毕业了。
挣一晚上钱 只够孩子们第二天的花销
现在,在他的助学辅导中心里,一共还有9个孩子,他靠着打零工,来供孩子们上学和日常花销。这些孩子,最长的已经在这里住了7年,最短的也将近3年。
孩子们亲切地称呼他“老爸”,一声“老爸”,不仅是对他的称呼,也增加了一份责任。他真的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这些孩子并不是孤儿。他们都有监护人,但基本都是上了岁数的老年人,自己的生活都无暇顾及,更无法照顾孩子。其中一个孩子的监护人,至今连王浩楠也联系不上了。
这些孩子的父母基本都离婚了,双方谁也不肯管孩子,就扔给老人,然后一走了之,对孩子不闻不问。“如果我不管他们,他们连学都没法上。”
没有父母陪伴的这些孩子们在这里是快乐、安心的,代价是王浩楠为了他们拼上了自己的全部。
在工地承包工程的钱早就花没了,为了负担孩子的花销,他白天照顾孩子,晚上就去做零工,“挣一晚上钱,就够孩子们第二天的花销,晚上我再去挣。”
房租在今年3月份的时候到期了,一个大学的爱心组织捐了3万多元帮他续租。
“我也想过找个工作,白天上班挣钱,可是我不放心把孩子交给别人。”早晨,他给孩子们做早饭,吃过饭后把最小的孩子送去学校,回家收拾一下屋子,下午2-3点钟,又得把孩子们接回家,然后做晚饭。
这些细碎的家务活,王浩楠一个大男人都承担了下来,他生怕孩子们有一点点闪失。在王浩楠看来,有这群孩子,生活才充实,这也让他心里有了份牵挂。
辅导老师被感动 放弃工作留下来帮他
虽然王浩楠读书少,但是他坚持让每个孩子都上学。
令他欣慰的是孩子们也很争气,都很努力学习。
在这个“家”里还有个庚老师,大家都这样称呼她,她叫庚雅楠,今年刚刚大学毕业,她家在吉林市,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大学时考取了长春师范学院,在大一下学期来到了王浩楠办的学习班。最初的两年,给孩子辅导功课王浩楠还能按时支付报酬,但是两年后,因为拮据,王浩楠和庚老师谈了情况,准备把她“辞退”。
对于这些孩子,庚老师也是有感情的,看到王浩楠这么不容易,她主动留下来,辅导这里孩子的功课。今年大学毕业了,本来已经被一所中学录取,但是考虑到她走后,再没人管这些孩子,她放弃了工作,主动留下来继续辅导孩子们。平时也是靠干小时工来维持自己的花销。
有一件事让庚老师瞬间泪崩。今年7月份的一天,孩子们似乎已经偷偷商量好,一起给王浩楠跪了下来,齐声喊了声“老爸”,“其实孩子们平时也这么叫他,不知道为什么那天像举行仪式一样,场面很感人,我没忍住,哭了。”
他现在最期待辅导中心得到有关部门认可
他告诉记者,他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只有这帮孩子。虽然这些孩子中的很多人都没见过自己的父母,但王浩楠却没让他们的心里播下仇恨的种子,他总是告诉他们,父母都是有难言的苦衷才做出这样的选择,以后回到亲人身边也不要怨他们。
对于孩子们的去向,王浩楠说,大多数都是被父母接走了,有的也逐渐失去了联系,他也很少给这些孩子打电话,“他们总会有自己的生活,他们不给我打电话,我也不怪他们,可能他们有不方便的地方。”
虽然照顾孩子们缺钱,但是让他欣慰的是,现在有很多好心人在帮助他,他最希望他的辅导中心能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有个“身份证”,“这样,就能更好地救助这些孩子了。” 记者 刘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