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审计局:对审计工作报告中加大审计力度服务国家治理的见解
审计署2014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一公布,立即吸引了社会各界及公众关注的目光。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内容全面、措辞坦率,在反映总体情况的同时,清晰披露了中央各部门预算执行及财政收支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体制机制入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从近年来的审计报告可以看出,审计机关不断加大审计力度,在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国家治理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促进政令畅通。当前,改革的任务和难度前所未有,保持政令畅通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前提,而促进政令畅通日益成为我国审计机关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审计机关把各地区、各部门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作为审计重点,及时反映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发挥政策落实的“督查员”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民生民利民享、社会事业发展等情况的审计力度,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问题,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审计机关始终把重视民生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加大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城乡住房、生态环境、扶贫开发、科教文化、权益保障、社会稳定等领域的审计工作力度,加强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确保各项资金合理、有效使用,着力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依法行政情况的审计力度,促进法治政府建设。着力监督检查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揭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促进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关注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政策标准的约束和引导作用,揭示法律规定不衔接、不配套甚至阻碍科学发展等问题,积极提出加强法制建设的意见建议,促进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
四是进一步加大对权力运行情况的审计力度,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关注领导干部在政策执行、经济决策、财政管理、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规范用权;关注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积极探索“三公”经费审计模式,揭露和查处严重铺张浪费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
五是进一步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强化对财政资金分配、重大投资决策和项目审批、重大物资采购和招标投标、国有资产转让、土地和矿产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揭露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等问题,推进廉政建设,发挥审计反腐败的“利剑”作用。
(长春市审计局局长 李志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