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富民路上“薯”当先

17.08.2016  13:04

      甘肃省定西市是全省、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大力培育富民产业是定西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经过长期努力,马铃薯产业已成为脱贫增收的第一大产业,2015年总产值达135亿元,薯农产业纯收入128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2%。

      政策引导,七成贫困户种起了马铃薯

      定西在贫困村精心培育马铃薯、中药材、草食畜、蔬菜、旱作农业等富民增收产业,市县农业部门均成立了富民产业培育支持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专门负责富民产业培育精准扶贫工作。今年4月份,定西市农业局、市扶贫办制订了《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马铃薯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方案》,对马铃薯富民产业培育工作提出了年度目标任务,并分解到各县区,确保马铃薯富民产业培育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为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定西市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支持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围绕贫困户良种引进推广,多方筹集整合资金实施脱毒种薯一分田工程;积极争取实施农业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全市已建成各类贮藏库(窖)93.6万眼,贮藏能力达到350万吨,带动贫困户建成贮藏窖7.6万座。同时,各县区也积极筹措资金支持产业发展。

      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促进了产业发展,产生了惠及贫困户的富民效应。2015年,定西种植马铃薯293.52万亩,产量500多万吨,10.59万户贫困户(占全市15.1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70%)种植28.92万亩,产量48万吨。生产脱毒原原种8亿粒,种薯生产企业32家,吸纳贫困户就业528人,人均年收入3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成脱毒种薯繁育基地150万亩,带动贫困户建设10万亩。有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7家、吸纳贫困户就业432人。建立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377个,覆盖贫困村121个。发展运销大户3200余家,带动6900多户贫困户从事马铃薯鲜薯销售经营。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贫困户种植的28.92万亩马铃薯全部得到免费药物防治。

      多措并举,为贫困户增收提供支撑

      在发展马铃薯产业过程中,定西多措并举,采取多种模式,形成了企业帮扶、群众参与的良好格局,同时不断创新种植模式,为贫困户增收提供科技支撑,不断加强技术培训,为贫困户增收提供智力支持。

      推动种薯产业升级,靠优化种植结构带动贫困户增收。一是支持4家省级、28家市级马铃薯种薯龙头企业,选择有条件的贫困村建立种薯繁育基地,带动贫困户增收。2016年,种薯龙头企业在贫困村建立原种扩繁基地6万亩,带动适宜区贫困户(包括巩固提高户)3万户,良种化率达到80%以上。二是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实施马铃薯种薯一分田工程。在有条件的贫困村每年选择3.5万户贫困户(包括巩固提高户)实施马铃薯良种一分田工程,每户种植马铃薯原原种0.1亩,通过逐年自繁自种和周边农户相互串换,使贫困户马铃薯良种种植面积得到持续扩大,拉动贫困户增收。

      抓好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靠加工企业带动贫困户增收。一是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全市15家省级以上、12家市级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短期租种等形式,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建立标准化种植原料基地,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2016年,建立基地40万亩,带动5万贫困户(包括巩固提高户)种植15万亩,贫困户除了通过土地流转有固定收入外,还可就地就近打工,每户年收入1.2万元以上;二是“主食加工企业+贫困户”模式。全市马铃薯主食加工企业要与有条件的贫困户签订专用薯种植及收购订单,以高于市场价格保底收购,带动贫困户增收。2016年,主食加工企业建立专用品种标准化基地5万亩,带动1万贫困户(包括巩固提高户)种植2.5万亩。

      鼓励支持马铃薯种薯、加工龙头企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靠打工带动增收。通过政策、项目、服务等手段引导,鼓励支持全市32家种薯企业、27家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优先吸纳和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到企业打工,带动贫困户(包括巩固提高户)增收。2016年吸纳贫困户(包括巩固提高户)就业1000人,户均增收1万元。

      抓好马铃薯保险工作,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2016年,全市计划落实马铃薯承保面积200万亩,95%的马铃薯种植贫困户(包括巩固提高户)受益。

      抓好贮藏窖建设,靠销售带动贫困户增收。在马铃薯种植贫困村,优先安排建设马铃薯贮藏窖,延长存贮时间,促进均衡上市,实现稳定增收。2016年,全市贫困户(包括巩固提高户)新建马铃薯贮藏窖200个,新增贮藏能力3000吨。由于贮藏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的日趋完善,有力地促进了贫困村、贫困户马铃薯产业收入。

      积极支持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和联合贫困户实现产业增收。全市建立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377个,营销大户3200余家,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模式,帮助贫困户实现产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