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爱模仿家长要当好第一个老师
“你为什么总是穿我的高跟鞋……”
“宝贝,不要动妈妈的粉底……”
“儿子,那是爸爸的剃须刀,你可不能用……
主要在于大人的行为存在对与错
你家的宝宝是否也曾如此调皮,模仿大人使用那些不属于他(她)的东西?
其实,孩子模仿成人行为没有对与错
一个小宝宝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由于好奇的天性,这其中要引发很多故事,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会发现,宝宝就像是一面镜子,特别爱模仿大人的思想和行为。有的孩子想法稀奇古怪,有的孩子做法匪夷所思,有的宝宝让家长哭笑不得。家长不免疑问了,孩子为什么这么爱模仿大人呢?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会不会有影响?今天,跟着本报记者一起看看孩子们的故事吧!
【语言模仿】2岁小孩跟爷爷学说脏话 家长很尴尬
长春市民赵女士今年33岁,家里有一个两岁的女儿。由于赵女士和爱人平时上班都很忙,没办法带孩子只能向父母求助,因此他们将孩子送到了乡下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前一段时间,老两口带着孩子回来了,赵女士便领着孩子在小区空地上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就当几个宝贝玩得正开心的时候,只听赵女士的女儿用稚嫩的声音说了一声“***的”。当时在场的所有家长都愣了,目光齐刷刷地看向赵女士和她的女儿。当时赵女士非常尴尬,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而只有2岁的女儿却不以为然,嘴里还不断地重复着刚才说过的话,看样子她并不知道这是一句脏话。看着周围家长们议论纷纷,赵女士赶紧阻止女儿继续说脏话,并将女儿带回了家。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会说脏话了。”回到家,赵女士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来自于自己的公公。赵女士的公公一辈子生活在农村,性格大大咧咧的,平日里遇到点闹心事或者烦心事就会说出一句“***的”,这已经变成了公公的口头语了。赵女士意识到,女儿其实都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单纯地模仿爷爷。赵女士告诉记者,老人已经习惯了,这个毛病不好改,为了让孩子不再模仿爷爷,她决定把女儿接回到自己的身边。
【动作模仿】女娃爱化妆 男娃刮“胡子”
要说孩子模仿大人说脏话,让家长非常尴尬和生气,那有些宝宝对家长动作上的模仿就更是让大家哭笑不得了。聂女士家的女儿今年5岁,天生丽质的小美妞继承了妈妈的特质,天生就是个美人胚子。人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小女娃也不例外。
有一次聂女士在浴室洗澡,出来后看到女儿她都惊呆了。女儿爬上了自己的梳妆台,粉底、腮红、口红、睫毛膏在宝贝的脸上是乱涂一气,没一会儿的工夫,挺漂亮的女娃瞬间变成小花猫了。没办法,聂女士只能赶紧给女儿擦拭。可是很多彩妆都需要用卸妆油,弄得女儿非常难受。
张女士也有过类似的遭遇,6岁的女儿经常偷穿自己的高跟鞋在屋子里乱跑。张女士担心孩子穿高跟鞋对成长不利,而且小孩穿高跟鞋也容易崴脚。
你一定想,女宝就是爱美,男宝就没事了。你要是这么想那就错了,因为爸爸也有自己的专属活动,那就是刮胡子。这当然也成了男宝们模仿的首选动作。这不,小刘家的儿子昨儿个刚把自己的头发给剃了。小刘用完剃须刀随手一放,没想到让刚刚两岁半的儿子给拿起来了,只听嗡嗡一阵响,大人还没来得及阻止,宝贝已经把自己的头发剃掉了一块儿。
【思维模仿】家长拖拉 孩子半途而废
“我不写了,这个太多了,我写不完了。”字帖刚刚练了一半,李先生家的孩子却再也不愿意写了。对此,李先生非常无奈,不管是奖励还是威吓,孩子就是不愿意再写。李先生教育孩子要有始有终,可是没想到儿子立马回了一句,“你们不也是说不干就不干么!”
这时候李先生才仔细回想自己和爱人在生活中的习惯,有的时候家里干点活,俩人要是不愿意干了,就干脆说一句,“太累了,别干了,明天再说吧!”
“没想到我们生活中的细节,全部被孩子模仿了。本想要求孩子做事有始有终,我们自己首先就没做好,看来以后应该注意了。”李先生说。
【原因】模仿是孩子的第一课
其实,不管是尴尬还是生气,孩子对大人的模仿是与生俱来的,一般孩子模仿成人的年龄在2岁左右,有的甚至更早。模仿是孩子学习技能、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孩子面对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新鲜事物,总是带着一种兴奋感去模仿,然后再不断重复,最后变现在自己的行为上,这就是对大人的模仿。
很多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遭遇到被孩子模仿的情况,但是这些单纯的模仿有的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的却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对此家长也非常苦恼:孩子太小,不管好的坏的都照单全收,而家长却不知道孩子会模仿自己的哪些行为,有些不知所措。
对此,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张老师表示,其实孩子模仿成人行为没有对与错,主要在于大人的行为存在对与错。
【建议】家长要注意言行 当好第一任老师
张老师表示,常言说;身教胜于言教。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婴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所以对成年人的模仿是无选择的,这时就需要家长注意自己的言行了。
比如孩子们会模仿其他人的口头语、脏话或者口吃、频繁眨眼等动作,还有的孩子学电视中的坏人,叼烟、打、杀、踢、斗、戴墨镜等情况。有的家长一发现这种情况便大惊失色,有的还大打出手,这样的极端做法都是不对的。这时,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如果是模仿家长的,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改掉这个毛病。
同时,在满足孩子好奇心的同时,尽可能地让孩子更多地去亲身体验。孩子模仿是在探究外界,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你还太小……”“这太危险……”“千万不能动……”之类的话,这样只能让孩子觉得更加神秘,孩子就会觉得为什么爸爸妈妈能做而我不能。所以,家长可以放手让孩子对未知进行探索,与此同时加以良好的引导,这样就可以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了。
【做法】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是孩子模仿的主要对象,孩子2-3岁时,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加强,大脑结构日益完善,可以认识更多的东西,这时是模仿的最佳时期。
此时孩子最需有伴,爸爸妈妈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陪孩子玩十分重要。孩子经常会出现“小大人”的思想,经常表现出“我自己来”“我要那一个”“你别动,我会”等情况。这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同时引导孩子模仿正确的东西。比如模仿医生看病,像模像样地给布娃娃听诊、开药;或用小推车推着娃娃去公园玩;或模仿摆家家,做家务活。这种创造性模仿可增加他们的生活知识,学会生存。
与此同时,还可以教会他们一些生存技能,比如,大人在打扫卫生时,也给小孩一个抹布,让他们尝试抹桌子。还有学习收纳玩具,让宝宝参与到收集不玩的玩具中,有意模仿大人好的行为,帮孩子培养好的生活习惯。(记者 周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