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典用四“心”
核心阅读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指明了道路,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通过前一阶段较为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如下体会。
学习经典著作要用心。马克思恩格斯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不仅深入了解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知识,而且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养料。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反反复复研读原文,从中品出经典著作的原汁原味,准确理解其原意,掌握其基本原理,领会其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虽然研读经典著作是一件费劲而有难度的事情,但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和智慧矿山,值得我们锲而不舍地去开采和挖掘。通过认真、深入、反复研读经典著作,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深度,还能跨越时空感悟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的思想价值,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
信仰马克思主义要真心。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前提是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很显然,党背离或者放弃马克思主义,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党员领导干部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孙政才、令计划、苏荣等人,其地位不可谓不高,党龄不可谓不长,受党教育的机会不可谓不多,但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缺失,对党不忠诚老实,严重缺乏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成为政治上的“两面人”,最终走向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必须通过学习经典著作让思想“回归故里”,使信仰“返璞归真”,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严以修身、正己立德,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修养,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政治使命。
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公心。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一是要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掌握其思想精髓与核心要义,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践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片面的教条式的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二是根据变化了的历史条件和新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密切结合,充分吸纳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构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为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实践马克思主义是核心。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必然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和“行”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懂弄通理论,更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全面、深入、科学地把握国情民情,亲临其境领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实践中真正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加深对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从而团结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内化为自身的价值信仰、人生准则和行动指南,在实践中增强才干和本领,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在实践中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作者系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学员、中宣部人权事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