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三中:“3+1”学案教学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龙井市三中是全市唯一一所汉族普通高中,多年来,受普通高中扩招优秀教师外流、行政区域调整办学规律萎缩等因素影响,学校办学始终处于低水平徘徊,每年全市中考前50-60名学生纷纷到延边二中等学校就读。多年的恶性循环办学实践,让学校领导和教师深深认识到,靠传统的“灯光+汗水”的课堂教学方式,想让拥有二三流生源的普通高中改变命运是难上加难的。为此,从2007年开始,我校走上了以“3+1”学案教学为抓手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一、顶住压力,分段推进 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然而通过听课,我们发现教材上讲得清清楚楚的内容,我校99%的老师都要重新讲一遍。这是典型的苏联凯洛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目中无人”的单向式教学。课堂上老师讲得满头大汗,部分学生却呼呼大睡。为改变这种教师讲得苦、讲得累,学生不愿学、学不会的状况,学校下定决心寻求改变之策。2007年3月,于伯冬校长外出考察学习回来,为全校教师第一次进行了有关学案教学的讲座,使全校教师对学案教学有了初步的认识;紧接着,学校先后两次派教师赴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学习,他们的“三三六”“二七一”课堂模式,立足本土,因地制宜,让学生们的潜能在课堂上超常的释放出来,给老师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我校进行学案教学模式研究奠定了基础。2008年3月,学校立项了延边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学案”教学的研究》。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学案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各年级、各学科的课时导学案也已经收集完成、装订成册。但是在三年的实践过程中,学校发现“学案”教学并没有取得当初预想的效果,部分老师仍有消极抵触情绪。经多方研讨、会诊,课题组找出了影响“学案”教学深入持久推进的三个因素,一是大部分学科,大多数老师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要想短时间内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授课习惯绝不是简单的事情,“学案”教学出现学校一头热教师一头冷的情况,也是正常的,必须要有反复抓、抓反复的思想准备;二是“学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老师的负担,在备课环节,老师既要备教案,又要备学案,工作量是以往的二倍;在课堂操作环节,老师要同时驾驭好教案、学案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比传统课堂中教师只需一根粉笔、一板黑板、一本教案要麻烦得多;三是“学案”教学强调的是“学中心”,学生探究环节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很多老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愿意放手。加之,支撑“学案”教学深入推进的教学评价机制、学生评价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当时面临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在压力面前,学校没有退缩,没有止步不前,课题组针对存在的问题,经过多次的探讨和研究,最终确定了下一步的教学模式——“3+1”学案教学,并申请立项了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进行系统研究。2012年开始学校走上了以“3+1”学案教学为抓手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学校首先从转变教师思想,更新教师观念抓起,先后印发了《走进高中新课程》、《高中课程改革的足迹》、《石家庄第三十五中学“五环十步”课堂教学之路》、《山东省邹城二中的高效课堂》等书籍和材料,让教师从教育规律、教育本质上认识“3+1”学案教学。其次是组织任课教师外出学习,学校每年组织30多名教师到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等名校观摩学习,回来后,将其它学校课堂模式和成果及本人学习心得体会汇总印发,供任课教师学习研究,让课改理念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学校还注重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每学期围绕新授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组织开展研讨课、观摩课活动。并注重完善教学评价、学生评价机制,先后制定了《龙井市三中“3+1”学案教学认定标准》《新课程改革课堂操作流程》《学年学分综合评定操作流程》等规范性文件。几年下来,学校在严格的期中、期末考试中发现,实施“3+1”学案教学操作得好的班级和学科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均较突出,同时学生的精神面貌、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等都取得较好发展。“3+1”学案教学的好处让更多的教师心服口服,信心培增。 二、“3+1”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3+1”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案、课中探究案、课后巩固案三案一体的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总体要求是:三案一体,及时评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学一体,教学相长。 编制好三案一体的导学案是上好课的前提。 课前预习案为课中探究案的实施作知识准备,并用来诊查学生遇到的知识难点。预习案要根据《高中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当节课的学习目标,把学生自主学习能掌握的知识点和探究案中问题的相关知识通过预习案解决。预习案的内容属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属于一级教学目标,对这部分知识设计,既要基础,又要有一定的层次性、递进性、逻辑性、诱导性,还要重点突出。 课中探究案是对预习案中的重难点内容的进一步强化,主要是抓重点,突破难点属于二级教学目标,数量不易过多,难度不易过大(与高考要求差一个级别,题型符合即可),更不要硬性造搬,需要时可以对试题进行再处理,增加一些问题以降低难度、减缓坡度、增强问题的层次性建议,最后设一个小结。探究时要有序引导,分层推进。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式上升。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要把着力点放在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上。要相信学生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锻炼学生能力。要注意学科差异,应本着高效的目标,着力于培养学习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和发现知识规律的能力,以达到当节课的三维目标。 课后巩固案主要用来巩固探究案中所学习的知识。训练题的设计必须紧扣本节课探究案中的问题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要求针对性要强,学什么练什么,既要全面又要典型。通过练习,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地掌握知识。训练题要精心设计,可采取同步练习,也可采取集中练习,时间不够可留作作业。 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是上好课的关键。学习小组通常为六人一组,科学划分、合理搭配、成绩均衡,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和情趣特长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使每个小组成为班级学习的缩影。学生分上、中、下三层,小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每位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职责,负起一定的责任。每个小组配有组长、学科组长。组长抓学习,学科组长负责本学科导学案的分发、收集,学情的上达。每组还要起一个积极上进的小组名称,建构小组文化。课堂讨论时,首先分层一对一讨论,然后分层解答疑问。展示时,一般由学习水平中等或低下的学生展示,把本小组讨论的意见向全班表达出来,由学习水平高的学生负责点评、拓展。 小组评价是高效课堂的动力。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形成以小组评价为主、个人评价为辅的评价机制。在学习、日常管理等每个环节,主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评价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组织纪律、学习成绩、音体美和加分五大项,进行月度总结表彰。让学生明白: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操作好“六环节”是上好课的基础。“六环节”即课堂教学的6个环节。1.明确目标,自主学习;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3.分组展示,互补完善;4.精讲点拨,理清脉络;5.组织练习,活化运用;6.布置作业,安排预习。 总之,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3+1”学案教学让我校学生精神面貌、自主能力、独立能力得到明显增强,教师们也各自形成了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受益颇多。不管路有多难,在“3+1”教学改革这条道路上,我们一定会毫不动摇地走下去。
作者:于伯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