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店子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17.08.2016  13:05

  松花江网讯      目前,昌邑区孤店子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镇已由单一的水稻种植及简单的稻米加工、销售生产模式,发展成为集水稻科技研发、种植及农作物精深加工、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三产联动模式,初步实现了四化融合发展。

  该镇把农业现代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通过深化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集中耕作,使全镇水田机械化作业面积达到了85%,其中全程机械化面积达到75%。他们在充分发挥大荒地千公顷有机水稻种植样板区的示范作用、扩大有机水稻生产基地规模的同时,全力推动玉米种植由“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饲料—经济作物”三元结构转化。

  该镇将农产品品牌化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坚持做强做优“中国粳稻贡米之乡”、“大荒地”大米这两个品牌,配套发展与其相关的其他产品,使全镇农产品共享品牌建设成果。在“大荒地”大米品牌建设中,他们积极帮助企业由单纯的稻米加工向“全产业链”延伸,引导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农产品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由此形成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了“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

  该镇还把村企融合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内生动力。2010年,孤店子镇在大荒地村成立了村党委,东福集团董事长刘延东全票当选为党委书记,这种全新的村企共建的发展模式,使村与企业之间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了村企的资金、技术、信息、管理、人才、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在这种新模式带动下,该镇的孤店子村、孤家子村等也纷纷拿出了自己的构想,按照股份合作制思路,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多元化投入的分配格局,使农民有稳定的土地经营权投入收益,参加农业生产人员获得工资性收益,脱离土地人员通过再就业获得非农收益,集体经济获得稳定的分红。

  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孤店子镇牢牢抓住水稻这一源头,将碎米制成有机米酒,将稻草压缩成颗粒、将稻壳压缩成炭棒用于供暖的锅炉燃料,将炉灰作为制作有机肥的原料再次还田,这种体内循环的方式,推动了生态农业建设和现代农业持续发展。而以神农庄园为核心的地热温泉旅游经济开发,正在不断扩大该镇的生态休闲游品牌效应,目前这里已经成为吉长两市重要的商务和休闲度假游目的地。  (记者/马卫东 通讯员/张楠 编辑/李波)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