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学堂为传统文化探寻时代坐标
杜鹃花盛开的时节,记者来到刚刚落成的贵阳孔学堂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
这里建有15栋汉唐风格的现代化学术楼,免费供海内外学术机构和学者使用,来自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们将陆续展开学术活动。富有中华气派的建筑群让即将入驻的学者感到震撼和振奋:在这里感受到了文化复兴的大气磅礴,看到了弘扬传统的创新之路。
一座孔学堂,使贵州人在文化领域一跃而起,他们正在“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理念的指引下,为中华传统文化探寻时代坐标。
小朋友在贵阳孔学堂“启蒙描红”。新华社发
复兴:书院传统与阳明文脉
4月8日,“现代法治与礼法传统”论辩大会在孔学堂拉开帷幕。孔学堂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周之江介绍,每年春秋两季,他们都会举办论辩大会,希望营造出“稷下学宫”“鹅湖之会”式的学术氛围。
“孔学堂中华文化研修园可以视为中华书院传统的复兴。”孔学堂学术委员会主任、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对记者说,尽管现代大学有很多优势,但严格的教学制度有时会成为交流的障碍,而书院更注重师生之间、学者之间的切磋与讨论。中华文化研修园沿着书院的文脉,延请全国和世界著名大学的文化研究者聚会于此,让不同学术观点、不同学术流派碰撞、激荡。
“以前别说跟同行在一起几个月,就是师生之间也缺少如此深入讨论学术的机会。”已经入驻孔学堂的武汉大学学者刘依平告诉记者,国际研修园这种现代书院的形式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也兼具古希腊学园的风格,令人耳目一新。
除了复兴书院传统,孔学堂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还延续了“龙场悟道”的文脉。1506年冬,王阳明来到了贵州龙场驿,恶劣的条件使他险些丧命。然而,远离喧嚣却让王阳明获得了非凡的灵感,构筑心学体系。
论辩、交流让学者们在“动”中砥砺,宽松、舒适、自由的氛围又让他们在“静”中养气。一动一静之间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和谐之美,也让孔学堂文化研修园充满学术生机。“真想不到西部的贵阳能有如此现代化的传统文化研究场所,放在全国来看也是一流水平。”曾经在贵阳孔学堂讲学的北京大学教授李翔海这样评价。
(责任编辑:唐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