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特困农民都住上新房子——通化市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系列报道之一
农村危房改造是党在农村的一项惠民工程,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具体抓手。近几年来,通化市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抢抓机遇,统筹推进,努力发挥整体效应和综合效益,切实让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让广大农村发生了变化。
“政府拿4万元,给五保户王成发盖新房。”消息传来,通化县开发区大都岭村6组村民高兴得不得了。今年8月26日这天一大早,前来帮忙的乡亲们七手八脚就把王成发住了几十年的30多平方米破旧泥草房扒倒了。望着扒倒的泥草房,王成发泪水夺眶而出。在场的村干部们也深深地松了一口气。是啊,王成发住的房子,早就是危房了。每年的雨季来临,村干部们生怕房子倒了把人砸了,指派专人把王成发叫到亲友家里躲雨。早上10多钟,施工队来到施工现场,随着一阵鞭炮声,拉开了今年通化县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序幕。
这只是今年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一个缩影。今年,通化市委、市政府将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等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居住安全问题,尤其是565户完全无能力建房户年底将全部改造完毕,打赢危房改造攻坚战,让全市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目前,全市565户完全无能力建房户危改工作已全面完成。
攻坚克难,解决特困群众住房。2014年通化市通过积极的摸底排查和申报工作,争取了5184户的农村危房指标。改造工作最大的困难、最难啃的骨头就是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和贫困残疾人家庭的住房问题,为了切实帮助这部分生活最贫困、住房最危险的困难群众,我市今年的改造指标将优先用于解决“三类群体”的危房改造上。
严格程序,规范危房改造标准。通化市委农办作为全市统筹协调农村危房改造的综合部门,年初,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明确了农村“三类群体”的认定标准和条件,并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逐村、逐户拉网式排查,对改造户进行逐一筛选、核实。严格实施“户主申请、村委会和调查小组调查核实、村民代表会议评议、村民委员会张榜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审批”6个程序,并建立附有图片资料、家庭基本情况等信息的农户档案。新建房屋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农户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由政府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统建。按照每平方米1000元的基本投入标准,每户政府一次拿出4万元,建40平方米的住房。由县级政府统一采购水泥、白灰、砖瓦等建筑材料,降低成本。并统一设计多种户型供改造户选择,统一地深、墙厚、涂料、门窗、室内设计、电路等建设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将采取集中统建的方式,统一选址设计、统一建设管理。依据农村危房改造方式、建设标准、成本需求和补助对象自筹资金能力等不同情况,加大对“三类群体”改造户的补助力度。在资金的使用上按照“渠道不乱、投向不变、统筹安排、捆绑使用”的原则,整合相关项目和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力。
健全机制,强化责任落实。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包保措施,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危房办全程协调督促的“三包保、一协调”工作机制,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强化落实县级领导包保责任、乡镇主体责任和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协调帮助解决建设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确保资金到位和安全使用。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作用,采取自建、援建和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发动亲帮亲、邻帮邻,调动积极性,开展互助活动。在工程施工上优先选择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参与改造危房,强化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组织技术力量对危房改造施工现场开展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在工程验收上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并建档留存,出现问题终身问责。同时加强工程进度质量检查,严格执行问责制度,确保按时完成改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