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栋梁】姚期智:为中国创建一流计算机学科
央视网消息:今天的《家国栋梁》系列报道,我们来认识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姚期智是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是图灵奖创立以来首位获奖的亚裔学者,也是世界现代密码学基础的奠基人之一。13年前,他毅然放弃了美国名校的终身教职,回到祖国,倾注所有精力,为中国创建世界一流计算机学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姚期智获得“图灵奖”
今年2月,两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消息,在网站和手机上刷了屏,其中的一位院士就是姚期智。
姚期智祖籍湖北,幼时随父母去台湾生活,后赴美留学。2000年,凭借在计算理论包括伪随机数生成、密码学等多个尖端科研领域的突出贡献,姚期智获得了有着“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图灵奖。2004年,他作出了人生的重要选择,辞去普林斯顿终身教职,全职回国到清华大学任教。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我在中国台湾成长,像我们这种在一个中国文化的环境里面成长的人,不管是什么时候,我们都从来不会忘掉我们是炎黄子孙。能够在中国培养人才,能够在中国做出一些前沿的一些科技的突破,我觉得这个意义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时,国际上理论计算机科学的主流方向在国内还是空白。回国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在本科生中创办了“软件科学实验班”,又被称为姚班。在致同学们的一封信中,他这样写到:“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培养优秀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员,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计算机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本科生教育,你不好好做,你就不能够真正的把这些学生发挥他们最大的一个潜力。我们为了将来着想,为我们自己的人才着想,我们本科教育,需要开始好好地赶上世界水平。
要赶超世界,姚期智决心从培养本科生开始。这位世界顶级科学家立足学科前沿,亲自为这个实验班设计课程,制定培养方案,并定期更新。他一直坚持姚班的课程必须充满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长项。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就是如果他一门课学得不好的话,他实在没有这个能力,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好的现象,就表示说他并不是真正的对这方面有长处,我们宁可说一个学生在五门课里面有三门学不好,但是有两门学得特别特别好。
为拓宽学生视野,姚期智还经常为学生们创造科研和国际交流的机会。截至2016年底,姚班学生已发表论文121篇,有42位学生被选派参加国际会议并作论文宣讲,近1/3的学生都有科研成就,这在国外世界一流大学也非常罕见。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姚班)它现在真的变成了一个世界上本科生教育的一个品牌,在国外的这一些研究院都是争相想要收他们的。譬如说我们今年的学生,(仅)普林斯顿(大学)就给了我们九个这个奖学金。
图灵奖获得者约翰·霍普克洛夫特这样评价“姚班”:“姚班有世界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优秀的本科教育。”对这一评价,姚期智骄傲地认为:当之无愧。在他看来,这背后,中国特色的人才政策是重要支撑。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在国外想做(创办“姚班”)这件事情,恐怕三年五载才能够推行得了。但是在中国,尤其清华大学,给我们这里做一个特区。
作为校内特区,无论教师评聘、教育教学,姚班都与国际接轨。校内二次招生,不限专业都可报考,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如今,越来越多的姚班学生活跃在计算机领域国际舞台。已经年届70的姚期智仍在坚持给本科生上课。
而姚班并不是姚期智回国后打造的唯一品牌,在科研领域,他也始终走在前沿。6年前,他就预见,未来10到20年,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在交叉学科。2010年,他在世界上率先成立了交叉信息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把计算机科学能够和其他的学科交叉起来,我们要开拓一个在最新的方向,我们不但能够和别人并驾齐驱,而且我们要有一些原创性的方向,让我们能够真的取得一个领先的地位。而且在中国非常注重把创新的高端理论能够和实用结合起来,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回国以来,姚期智带动了数十名优秀人才回国报效。他制定了《中国计算机科学2020计划》,带领科研团队围绕计算机和量子、能源、电力、经济等的交叉领域立体布局,组建起了量子计算机实验室、金融科技的实验室等。结合国家发展需要,聚焦原创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量子计算机的研究,更是成为世界瞩目的尖端科研品牌。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创建世界上第一台量子计算机,这是国际上非常热门的一个世界性的竞赛。我们量子计算机实验室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在这个竞赛里面少数的领跑者之一。在量子的存储上面,我们能够做到两百多个量子比特,这个也是一个世界记录。从零开始到现在这个过程,在国外的这些物理学家,他们都觉得这是一个奇迹。所以我想在以后的四、五年,我们会看到很多非常令人惊叹的关于量子计算机的成果产生,我希望我们也是其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