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们热议:如何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如何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3月4日,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黄燕明:号召委员到贫困地区投资办企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以往扶贫是‘大水漫灌’,被脱贫现象普遍存在。”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主席黄燕明认为,现在强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资金、项目及脱贫效果要求精准到户、到人,这就要求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做好分类施策,按不同致贫原因做好“七个一批”的差异性帮扶。
黄燕明谈到,截至2014年底,我省还有2个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8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1500个贫困村,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3.9万。按省委部署,这83.9万人中,48%是有劳动能力的,要通过支持发展产业和就业项目实现脱贫;35.9%是无劳动能力的,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无法实现脱贫的,就要纳入低保体系,进行政策性保障兜底。还有18.2%是因病致贫的,在做好提高医药、大病保险费用报销比例和补贴比例的同时,要探索其他更好的方式扶贫。
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省委省政府决定到2018年,提前两年完成脱贫任务。2015年年底,我省专门召开了扶贫工作会议,实施千个单位包村、万名干部包户、百万党员参与帮扶的扶贫计划。目前,1万多名干部已陆续进驻各个贫困村。省政协成立了专门的脱贫包保领导小组,多次到包保村进行实地调研、听取介绍、了解情况及其研究制定帮扶方案,建立了帮扶台账。“我们还将围绕全省的扶贫开发工作积极开展各种履职活动,为我省脱贫摘帽协商建言。”
黄燕明认为,扶贫攻坚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省政协也号召广大政协委员,在社会扶贫这个大平台中发挥个人力量,到贫困县贫困村投资办企业、搞合作共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
全国人大代表郭乃硕:建完善监管机制 防止出现返贫现象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相对较深,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工作,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社会、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要求意义重大。我建议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防止出现返贫现象。”昨日,全国人大代表郭乃硕说。
郭乃硕建议,扶贫攻坚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摸底深、把脉准。根据调查得来的房屋质量、土地状况、劳动力素质、子女教育程度等四个关键要素,将符合扶贫标准的贫困户全部如实地建档立卡,并按照贫困程度分级、分层、分年度下达扶贫任务和扶贫资金,做到‘应扶尽扶’。同时,要实行贫困农户与责任人、经办人同时实名上报制度,畅通举报、投诉机制,确保认定工作真实、公正、公平。”
“第二步就是要开良方、下猛药。产业发展是脱贫工作的动力和支撑。而在选择产业方面要注意四点。一是在制定脱贫规划时,充分考虑生态文明建设、城镇化等因素,发挥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将市场需求与特色资源结合起来,瞄准贫困村、贫困户的贫困成因,规划到村、扶持到户,明确脱贫计划和脱贫措施,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二是倾斜政策,承接产业转移。对前往少数民族地区投资建厂并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企业,给予最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并在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适当倾斜。三是打通瓶颈,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普遍存在交通不便、能源短缺等制约因素。要在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利用这些地区丰富的水能、风能等资源,大力实施一批能源类政府投资开发项目,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四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要充分结合当地民族、民俗文化,在集中居住区着力打造一批旅游集镇,彻底改变“重输血,轻造血”的短期行为。”
“第三步就是要严监管,防止出现返贫现象。这也是最应该担心的问题。”郭乃硕坦言,在提升资金使用精准性的同时,注重提高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的实际效果,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和管理,通过构建县、乡、村三级立体监管体系,建立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联席会议、招投标监督管理、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制度,力促扶贫资金规范运行。同时,通过扶贫立法,明确扶贫的对象和标准,规定各级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职责义务,用法律手段保障和推进精准脱贫工作有效进行,防止出现返贫现象。
全国人大代表郑亨日:建议国家对特殊人群制定特殊脱贫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郑亨日来自我省长白县。“以长白县为例,作为吉林省东部高寒连片特困地区,虽然经过多年扶贫开发的努力,长白县贫困人口已经大幅减少,但仍然有贫困人口1790户、2842人,其中大多数是年老体弱、身残患病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这部分人贫困程度深、脱贫成本高、返贫压力大,单纯依靠传统的扶贫手段难以实现脱贫。这部分人是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郑亨日说。
“目前,长白县全境划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范畴,部分区域被划定为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依靠发展产业更加难以实现脱贫。”因此,他建议国家扩大生态补偿专项资金规模,对边境民族地区在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上给予重点倾斜,推动贫困地区脱贫。
全国政协委员朴惠善:以制度创新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
此次参加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朴惠善也同样关注精准扶贫,她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为例,提出了关于解决边疆少数民族区域农村贫困问题的一些建议。
朴惠善说,龙井市是我国境内朝鲜族居住最集中、朝鲜族民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市,被誉为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发祥地。朴惠善说,因多种原因,位于边陲地区朝鲜族聚居农村的农业效益远不如其他内陆地区高,而且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务农收入增长缓慢。另外,农村人口在近距离城镇就业创收、务工增收的条件较差。“而且,农村严重缺乏人才,获得物质财富的能力弱。”朴惠善说,在农村总人口减少的过程中,伴随着农村能人、匠人、强劳动力、年轻人、文化人的大量减少,导致农村劳动力紧缺、劳动力成本高,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不足。
朴惠善建议,国家从继续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发展角度出发,将龙井市列为国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做到顶层设计、高位操作,并积极探索有效推动革命老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以制度创新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如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农村“政经分离”制度改革试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管理制度改革、务农人员管理制度改革试验等,确保农业和农村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创新农业经营主体,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态农业、复合农业等,通过继续搞好劳务输出,提高工资性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所占比重,以及引入资产经营、资本经营机制,扩大农民收入来源,扩大农民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