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妇女之家”新阵地 撑起农村基层服务管理创新“半边天”

06.11.2014  17:02

 

      ----黄瓦房屯深入推行“3+X”村屯管理模式经验介绍

    黄瓦房屯位于双营子乡鲁家村13社,人口270人,耕地面积40公顷,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0元。全区农村基层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启动以来,黄瓦房屯在扎实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坚持自选动作有创新,把“妇女之家”作为参与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充分调动广大妇女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实现了“半拉家带全家,村民自治靠大家”的良好局面,有效激活了村屯管理“末梢神经”。 

    一、夯实建“”之基,探索农村服务管理新路径

    按照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要求,黄瓦房屯在保证“三驾马车”不走样的基础上,坚持把满足妇女群众需求作为强化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引领示范、突出特色、做强功能”为目标,创新建立屯里自己的“妇女之家”,使得屯委会有人干事、有制度管事、有阵地做事。

    (一)立足于选优配强,确保有人干事。按照“选能人、配能人,用硬人”的工作目标,黄瓦房屯由妇女计生委员牵头,吸纳屯里有积极性、有威望、有能力的妇女,成立巾帼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和副队长分别由妇女计生委员和屯主任担任,下设服务小分队,分队队长若干。同时,积极与区乡两级妇联组织沟通,将“妇女之家”建在屯上,实现了基层妇联组织+巾帼志愿服务组织+巾帼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互动局面。截止目前,全屯共成立巾帼爱心教育服务队、巾帼法律维权服务队、巾帼创业就业服务队、巾帼卫生保健服务队、巾帼文体宣传服务队等志愿服务小分队5个,志愿者参与率达到93%,全屯上下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立足于科学规范,确保有制度管事。在成立“妇女  之家”和屯委会之后,黄瓦房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制定了符合本屯实际的工作办法,对工作内容、责任划分以及办事流程进行明确。特别是专门制定各巾帼志愿服务小队志愿服务章程,并建立了长效机制,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比如,巾帼志愿者的活动激励采取晋升“星级”制,以累计每志愿服务30小时为一个晋升的“星级”单位,最高至五星级,依据巾帼志愿者的服务业绩、服务时间适时对星级志愿者进行评选表彰,并将优秀志愿者及事迹向上级妇联推荐。截止到目前,全屯建立了村规民约及各项制度18项,有效促进了工作规范有序地顺利开展,屯风民风持续好转。

  (三)立足于便民利民,确保有阵地做事。按照“资源共享、阵地共建”的原则,黄瓦房志愿者自愿提供自家闲置房屋,紧邻 “屯务委员会”建设“妇女之家”,并按照规范化建设标准将“妇女之家”及屯委会的制度章程上墙公示,使前来办事的群众在第一时间就能了解组织机构的有关情况,在节约成本、促进公开的同时,大大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按照“把支部建在屯上”的工作要求,在对全屯党员数量等基本信息进行摸底基础上,设立了党支部,真正把党的基层堡垒延伸到了最底层。

      二、发挥建“”之力,创新服务帮办新模式

    黄瓦房屯坚持从群众需求出发、从帮办服务入手,切实把“建家”和“服务”有机结合,探索出了五种帮办服务新模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一是创新“邻里守望帮办”模式。巾帼志愿者队伍依托门挨着门、户对着户的近便优势,互相留电话,有事就敲门,非亲但胜于亲,互相守望帮办。比如,孟繁东因在家干活时不小心跌倒摔伤了手,孟繁东的妻子求助家里养出租车的邻居杨佰俐帮忙,杨佰俐顶着大雨天气及时的将孟繁东送到医院救治,并为其垫付了部分医药费。

    二是创新“日常求助帮办”模式。巾帼志愿组织通过建立微信、QQ群等信息渠道,接到求助后,立即帮办服务。比如,今年备春耕、选种肥时,留守妇女卢显香(丈夫姚士有去西安务工)看人家都“万事俱备,只欠下地”了,自己却因担心产量、倒伏等问题迟迟拿不定主意,于是通过女儿姚崇在QQ上求助志愿服务队,服务队接到求助后,第一时间帮助其搜集相关种植品种详细信息,把各个品种的优劣逐一进行比较,并联系农技人员对卢显香家的土地进行测土,帮助卢显香解决了选种难的问题。同时,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利用自家的运输车辆将卢显香所购的种肥运输到家并排放到仓房中,提供了选、购、送一条龙服务。

        三是创新“结对常态帮办”模式。巾帼志愿者和有特殊困难的老人、儿童或家庭结成“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对子,常态化进行志愿服务。截止目前,全屯共结成帮扶对子30个,开展帮扶救助活动20余次,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比如,村民卜天祚患有先天残疾,身体协调性差,有语言方面障碍,但是屯里的人从未歧视卜天祚,屯主任王成的儿媳妇杨丹丹在乡里开了个小饭馆,主动找到卜天祚,将其安排在厨房边工作边学习厨师技术,为其提供了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培养了生存的一技之长。

    四是创新“急事快速帮办”模式。巾帼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帮办热线,对于村民临时性、突发性的重大疾病或红白事,周密快速帮办。比如,村民姚玉霞3月份突发心脏病,儿子、儿媳均在长春打工,女儿也出嫁到别的乡镇,家里没车,手里没钱,身边只有身患腰间盘突出的丈夫肖生贵,在老两口感到绝望无助的时候,第一时间给志愿服务队打了求助电话,巾帼卫生保健服务队接到电话后,及时帮助其联系救护车,送到医院并垫付了住院费,使姚玉霞脱离了危险。

  五是创新“大事协调帮办”模式。巾帼志愿服务组织定期入户搜集妇女诉求和意见建议,对一时难以处理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妇女之家”以组织名义层层反映,并进行代理帮办。截至目前,共向上级反映修路、低保等民生实事方面的意见建议12条,解决处理问题7个。

        三、彰显建“”之效,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新问题

    推行农村服务管理创新的根本,就是要解决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难题,黄瓦房屯结合自身特点,注重联系实际,较好解决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一)推进“妇女之家”与经济发展有效整合,着力解决妇女创业就业难题。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带领广大农民致富是基层组织永恒的课题。黄瓦房屯依托“妇女之家”搭建发展平台,为妇女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创业就业信息指导服务和实用技术培训服务,通过引导妇女科技兴家、合作兴家、畜牧兴家、绿色兴家、巧手兴家、旅游兴家“六兴家”工程,实现了妇女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同时,以“双学双比”竞赛活动为载体,培育新型女农民、女致富带头人,引导妇女种植经济作物、推动机械种植、发展运输业,走科技致富之路。截至目前,共发布、提供就业信息60条,组织开展各类服务培训5场,协调解决小额贷款12万元,大大帮助了广大妇女扩大生产和转产创业。

    (二)推进“妇女之家”与增进和谐有效整合,着力解决农村社会稳定难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影响农村基层社会稳定的矛盾问题开始逐步显现。黄瓦房屯化“被动”为“主动”,变“后手”为先手,依托“妇女之家”组织开展“夸媳妇、赞婆婆、赏孩子、比干净、竞文化、晒健康”等家庭文化创建活动,达到了家风正、屯风好的效果,涌现出了一批最美婆婆、最美媳妇、最美孩子和最美家庭,促进农村基层社会和谐稳定。远近闻名的“好媳妇”赵文丽,在公公张振强摔伤卧床后,全身心伺候照顾公公,每天坚持把食物绞碎熬粥给公公增加营养,每隔3个小时给公公翻身按摩,得到了邻居们的交口称赞。“最美家庭”孟丽娟家,夫妻在上班、搞运输之余又承包了葡萄园,每天起早贪黑,忙得不可开交,60岁的婆婆刘亚芝心疼孩子主动将农田活和葡萄园管理承担了起来,不分黑白地在农田和葡萄园忙活,还得照看15岁的孙子,一家人同甘共苦、感情十分和睦,孟丽娟不管多忙都会帮婆婆洗脚,婆婆常说“丽娟就是我亲闺女”。“妇女之家”成立以来,黄瓦房屯涌现各类典型11个,没有邻里纠纷、没有家庭暴力、没有不孝孩子,信访案件、人数全部为零,群众满意度达100%。

    (三)推进“妇女之家”与改善民生有效整合,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老百姓自己的组织就该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事。黄瓦房屯“妇女之家”坚持由 “规定动作”向“自选动作”发展,形成组织立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特色。通过建立集维权、信访、日间照料、儿童乐园、温情悄悄话、阳光驿站、爱心基金、文体娱乐等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为老人,儿童及求助妇女提供帮助,打造文化教育之家;建立“儿童之家”通过开展小课桌、听叔叔讲故事、辅导作业等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为儿童们创造全新的学习和娱乐活动环境,打造温情服务之家。截止到目前,“妇女儿童之家”共义务照顾儿童和留守儿童30个,发布便民信息100条,践诺民生实事7件,真正成为了大家心目中常惦念、感情上可依托、平时找得到、遇事用得上的“温暖的娘家”。

  (四)推进“妇女之家”与新农村建设有效整合,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难题。村屯环境卫生是新农村建设的“老大难”问题。推行“3+X”村屯管理模式后,黄瓦房屯屯委会和“妇女之家”牵头,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出动小四轮、手扶拖拉机等车辆130余台次,共清理垃200吨,栽植花草树木3000余株,参与人数累计达到300余人次,放置垃圾箱9个,使全屯环境得到明显改观。特别是为了防止“边治理边反弹”现象发生,黄瓦房屯实行了家庭“门前三包”、轮任值日生等工作机制,在治理环境的同时,推动形成相互监督、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极大提高了村民爱护环境的自觉性。

    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家自己当。其实,村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并不难,关键要找准切入点,黄瓦房屯通过自身的实践总结出了一个好使管用的“秘诀”,那就是--建好“妇女之家”新阵地,撑起农村基层服务管理创新“半边天”。 (双阳区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