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孝心好男儿 为给母亲治病卖房筹钱

24.07.2015  12:11

  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一个普通的中年男人,在父亲病倒时,日夜守候在父亲的床前,精心照料。为了给患病的母亲治疗,不惜将房子卖掉。为了精心照顾母亲,他阅读了大量书籍,学习保健知识、食疗方法……他的孝心感动了街坊邻居,感动了很多人。他,就是龙潭区山前街道新山社区27委居民于飞。

 

  7月22日,记者在该社区采访时,不止一次听社区工作人员说起他。

 

   父母开心了,生活才会幸福

 

  于飞今年51岁。提及照顾父母的事情,淳朴的他说,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子女应该做的。

 

  据于飞讲,小时候,他的父亲一直在外地工作,妈妈无固定工作,靠打零工维持生活。由于家中人口多,家中生活一直比较困难。母亲每天不得不工作很长时间,非常辛苦。

 

  那时候,年幼的于飞每天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非常心疼。于是,每天放学后,除了做饭、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还要去捡白菜叶、捡煤核儿。等到年龄大一些,劈柴这样的力气活也落在了他的肩上。虽然每天忙忙碌碌的,但想到能为母亲、为家庭减轻一些负担,于飞感到很开心。

 

   父亲患癌症,他昼夜精心照顾

 

  于飞说,1991年5月,他的父亲正式退休,原本以为可以安度晚年,没想到,父亲经常咳嗽,而且一天比一天严重。于飞非常担心,赶紧领着老人到医院进行了一系列检查。经过确诊,父亲患了晚期肺癌。

 

  “这个消息对于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于飞说,当时,他拿着化验单几乎难以置信,想到父亲一生为孩子操劳,辛苦了一辈子,孩子长大了,却患上不治之症,不久于人世。想到这里,于飞的心里难过极了。

 

  为了不留遗憾,在父亲住院治疗期间,于飞几乎寸步不离,昼夜守候在父亲的病床前,精心护理。困了,就趴在床边打个盹,饿了,就胡乱对付一口。但是,在父亲的饮食方面,他格外精心。每顿饭,于飞都先询问父亲想吃什么。有时候,饭菜热,于飞就放在嘴边吹吹,然后一勺勺喂到父亲嘴里。同病房的人和医护人员见状,纷纷夸于飞是个孝子,于飞却淡淡地说:“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都是子女应该做的。

 

  经过种种努力,依然没能挽救老人的生命,这年的10月,于飞父亲病逝。于飞说,老人走得很安详。

 

   为给母亲治病,他卖房筹钱

 

  父亲去世后,于飞下决心,一定要好好照顾母亲,让母亲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母亲患上了糖尿病。当时,由于他和母亲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不了解,都忽视了这种疾病的危害,也没有太在意,直到2010年9月,老人的糖尿病发展到出现并发症,心脏、胆囊和肝都有问题,需要马上住院治疗。

 

  由于于飞是国企下岗职工,女儿正在上大学,妻子没有工作,家里平时没有任何积蓄。为了筹集治疗费用,于飞只好到处向亲戚朋友借钱。好在老人术后经过精心照顾,恢复得很好。尽管债务堆积如山,看着日渐好转的母亲,于飞感到很欣慰。

 

  然而,2010年11月末,在家刚刚休养了一个月的老人,出现眼睛失明症状,于飞只好再次将母亲送到医院治疗。由于上一次的医疗费都是借来的,于飞这一次实在借不着钱了。于飞将仅有的住房卖掉。16万余元的卖房款,还完上次借的钱,剩余的用作母亲的治疗费。然而,经过治疗,医生说,老人眼睛复明的希望很渺茫。想到母亲生活在黑暗中,于飞很痛心,此后,他带着母亲辗转省内外各大医院,寻求治疗的良方,但状况依然没有好转,这也成了于飞的心病。

 

  于飞说,由于老人的眼睛看不见,有点动静就害怕,他就尽量多陪伴老人。不仅如此,于飞从此开始阅读医学类的书籍,学习医学知识和保健知识。“有句话说得好,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我要多学医学知识,让自己相当于一个保健医生,每天精心照顾母亲,让她多活几年,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有妈才有家!”于飞说。

 

  (江城日报记者/丛玉杰 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