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师“扎堆”生二孩学校怎么办?
元旦刚过,在大家还沉浸在新年欢乐气氛中的时候,幼儿园教师胡雅芬(化名)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在怀上第二个孩子后,胡雅芬面临艰难的抉择:要工作,还是要孩子?由于人手紧缺,得知胡雅芬怀孕后,园长放出话来:“如果要孩子,就得主动辞职。 同样纠结的,还有许多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今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女教师所占比例大,且选择生二孩的教师大多年龄偏大,孕后往往要长期“保胎”,一旦扎堆,就会出现产假式缺员,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 女教师“扎堆”生二孩愁坏校长园长 儿子已上小学的胡雅芬,去年研究生毕业后,应聘到北京一所幼儿园工作。前不久,胡雅芬发现自己怀孕了。面对这个意外而来的新生命,尽管此时国家已全面放开二孩,胡雅芬还是决定以事业为重,准备放弃再次做妈妈的机会,但胡雅芬的丈夫却坚决不同意。 艰难的抉择中,胡雅芬最终决定辞去教师职务。与胡雅芬一样,准备生二孩的女教师不在少数。“在我校近600名女教师中,目前怀孕了和在休产假的就有40多名。”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易艳丹说。 类似女教师扎堆儿生二孩的现象,并不是个案。在湖南省西河镇中心小学,38名女教师中有生二孩意愿的就有26名。而据《北京晨报》报道,在受访的昆明市10余所中小学中,大多数学校都存在女教师生二孩的现象,其中不少是骨干教师。为了应对产假式缺员,有的学校甚至开出了10万元年薪招人顶岗。 “准备生二孩的女教师大多年龄偏大,现在要是不生,再过几年可能就生不了了,所以容易扎堆。”易艳丹说,许多生二孩的教师,往往怀孕后就请假回家保胎。校长能做的只能是祝贺怀上二胎宝宝,并叮嘱遵医嘱在家静养,但转身就得到处找教师顶岗。而代课教师又不可能随找随有,即便好不容易找到了,家长还不一定满意。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在基础教育领域,一方面要接受生源数量结构性变动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则不得不面对女教师扎堆生育二孩给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带来的挑战。相比于前者,后者更让校长感到‘头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首席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新平说。 女教师生育权不能非法限制和干涉 在山东高密市教科院法律研究员、兼职律师解立军看来,园长让女教师胡雅芬“生二孩就辞职”的做法,涉嫌违法。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7条规定,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一些学校提出的‘怀孕审批(轮流怀孕、排队生子)’‘结婚几年内不得怀孕或错峰怀孕’‘须在寒暑假生孩子’‘怀孕女教师自行找代课教师’等要求,都是违法的。”解立军告诉记者,女教师行使生育权,必然会引起自身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要经过孕期、产期、哺乳期,会给所从事的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学校应当履行对女教师生育保护的义务,只要符合政策,生还是不生、什么时候生,应允许女教师自由选择,学校不得另行立规,限制其正常生育权利。 解立军介绍说,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学校不得因女教师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工资,也不得单方解除正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女教师(以下简称“三期”女教师)的劳动(聘用)合同。 “当然,对‘三期’女教师的劳动解雇保护也不是无限的。虽然学校不得单方解除,但是如果‘三期’女教师严重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学校仍然可以单方解除合同。‘三期’女教师要严格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和时间休产假,并不是只要处于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就可以为所欲为、违章违纪。”解立军说。 破解产假式缺员难题需多方合力 “女教师扎堆生育确实会对教学秩序造成一定影响,但女教师的生育权高于学校的教学秩序。因此,不能以剥夺或限制生育权的非法手段来解决难题。”解立军说。 “为了充分照顾到教师合理合法的生育需求,一些学校会临时聘请代课教师来缓解师资短缺现象。有的学校采用抽调学校内部其他在职教师进行支援的方式,但这又无形之中增加了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也有的学校聘请已退休的教师重返讲台,但这也常常受到科目与年龄的限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张新平说。 “这不是一个单靠学校或教育领域内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切实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加大学校人事自主权。”张新平建议,要化解女教师扎堆生育对学校教学秩序的冲击,教育行政部门应适当留出部分机动编制,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也要合力就整体教师年龄梯队与性别比例构成等进行合理规划,以完善教师结构。 解立军建议,各地应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成立人才储备库,将有经验的退休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且有实习经验但还未正式就业的毕业生纳入人才储备库,学校在需要时可以从其中聘用教师代课。地方政府也应多方筹措资金,以便给予兼课教师和代课教师一定的报酬。 “面对临时性突发性的产假式缺员、怀孕式缺员,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建立相应的代课教师中心,培养一支高质量的区域流动代课教师队伍,由中心根据各校实际进行统一调配,为各校的师资配备及常规教学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后盾支持,让学校管理者不再为师资短缺犯难。”易艳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