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13岁女孩放弃学业省下学费 撑起残破的家
陈伟萍(后)在照看奶奶
中国吉林网白山讯 深冬的五岔村,刚刚下过一场大雪,零下二十几度的气温,一个娇小的身影,她手里拎着口袋,里面装着各种药物,深一脚浅一脚,从山坡走来……这就是陈伟萍。
她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给卧病在床的奶奶抓药了。
1994年,陈伟萍出生在白山市江源区城墙街道五岔村,她的童年,可以说被深深烙印着“不幸”两个字。
出生不到一个月,妈妈就弃她而去,从此再没回家看过她一眼。年迈的爷爷奶奶望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原本就不富裕的一家人愁容满面。开始时,奶奶还有钱买奶粉来喂小伟萍,可三个月下来,连买奶粉的钱都没了。伟萍的口粮被换成了豆粉加奶豆儿冲成的糊糊,就是靠这些,顽强的小女孩一天天长大了。
在陈伟萍13岁那年,原本只是有些耳聋的奶奶开始经常大闹,还时不时大骂家人,有几回竟自己走丢了,“那时候,她奶一不见,这孩子就哭着满大道找她奶,有时候,半夜也能听到她的喊声,想着都可怜!”邻居说。几次之后,家人才意识到不对劲,到医院一查,老人得的是小脑萎缩导致的老年痴呆。就在这一年,默默劳作的爷爷也突然病了,后来确诊为淋巴癌。是让伟萍继续上学,还是省下学费给爷爷看病,伟萍和爸爸面临着抉择。“爸,我不念书了,省下钱给我爷看病吧!”还在上小学六年级的小伟萍含着泪说。
伟萍辍学了,白天爸爸去厂里扛木头,她就一人在家照顾奶奶和爷爷,用她稚嫩的肩膀,扛起了这个家。“那时候我爷我奶都有病,我爸要是照顾他们,家里就没收入了,我不坚强起来,咋整?”小伟萍说得很真诚。每天,饭一做好,伟萍就先喂奶奶吃饭,由于老人病情较重,连吞咽都有些困难,一顿饭要喂将近两个小时,还经常吐得到处都是。每次喂完奶奶,收拾好,伟萍自己的饭早已经凉了。最难的还是奶奶的大小便问题,因为老人神智不清,经常把自己的排泄物抹到床上甚至墙壁上,每次给奶奶清理完,小伟萍已经累得瘫在凳子上了。因为之前奶奶走丢过几次,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再发生,晚上睡觉的时候,伟萍就陪在奶奶身边,一直看着奶奶睡熟了,她再安心睡去。但是半夜又总会被奶奶的哭闹声吵醒,等把奶奶安抚好,换好了尿布,天又要亮了……
2009年,爷爷离开了人世。奶奶的病情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大夫说,奶奶这个病好不了了,吃啥药都没有用。但伟萍想,只要奶奶活着,只要有希望,我就得试试!”
2010年,在运送一根原木的时候,由于钢索突然断裂,伟萍的爸爸被滚落的木头砸断了左腿,伤势严重。为了省些医药费,伟萍的爸爸未待痊愈便提前出院了。腿伤发展成了慢性炎症,现在行动都需要拄拐。开春农忙的时候,爸爸拄着拐,站在地头指挥,小伟萍拉着牛在地里劳作,中午还要赶回家给奶奶做饭、喂饭、擦洗……一天下来,时常累得话都不想说,半夜还要起来两三次给奶奶换尿布。“这种日子太压抑了,天天如此,没头儿啊!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咋熬过来的啊?”一位时常帮助伟萍的街道工作人员说。这样的日子,伟萍一过就是八年。
为了补贴家用,每年山上一返青,伟萍就去地里挖野菜。村里人都说,刚开春的地太硬了,都挖不动,不知道伟萍是怎么挖的,经常能挖一土篮子菜。村里的女孩子,属她最能干。伟萍是村里唯一一个会赶牛车的女孩子,这样的评价背后,包含着陈伟萍多少年的操劳和辛酸啊!
2013年12月12日,陈伟萍站在了江源区“最美江源人”表彰大会领奖台上。生活的沉重,没有压垮这个柔弱的女孩子,反而让陈伟萍变得更坚强。当被问及选择放弃学业照顾家人后不后悔的时候,她说,小时候家里没钱,他们也没把我送人,还养了这么大,现在我伺候他们,不后悔。
担当,就是对很多人和事都能善待,懂得感恩回报,陈伟萍用她的行动向我们证明着这个词的含义,只愿她一生平安。(实习记者 矣玲玲 报道/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