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穷帽子 奔向好日子——长岭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现在生活真正好,三天两头吃顿饺,鸡鸭摆满桌,生活乐呵呵……”这是长岭县集体乡高家窝堡村的张才和大兴镇顺山村的魏忠义作的打油诗。两位年过古稀的老人的几句诗,道出了脱贫攻坚给贫困群众带来的幸福感。
长岭县虽然只是省级贫困县,但贫困人口总数排在全省第二位。面对艰巨的任务,几年来,在吉林省、松原市领导和各部门支持下,长岭县因地制宜谋划脱贫招法,不折不扣落实脱贫政策,扎扎实实推进脱贫举措,交出了全县7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9492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8.2%下降至0.1%的成绩单。
加强扶贫产业体系建设 让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增收
60岁的刘海权和老伴是三团乡六十八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两口靠土地为生,每月除去基本生活费,手里几乎没有余钱。现在,两人被安排在合作社木耳基地打工,每月收入6000元。
“刚刚换了家具,日子好了,家里外头都得有新气象。”刘海权高兴地说。两位老人打工的地方,是三团乡六十八村的玉忱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县域内600户贫困户,让他们成功脱了贫。
“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也是长岭县近几年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几年来,长岭县积极发展脱贫产业,探索实践了“合作养殖+贫困户”“光伏项目+贫困户”“务工就业+贫困户”“庭院经济+贫困户”等5种带富模式,千方百计让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
与中粮集团合作实施生猪养殖项目,预计连续20年每年收益1000万元;依托吉林省秋林集团、世景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设43兆瓦光伏扶贫项目,预计连续20年每年收益184.9万元;与外地、本地劳务基地、招聘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务工难题;连续3年投入县本级财政资金4124万元,通过补助的方式鼓励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户年均增收1500元……
一项项丰实的产业,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彻底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加强扶贫项目建设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投入扶贫资金8.7亿元,其中整合资金4亿元,实施项目189个……2016年以来,长岭县把扶贫项目建设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并将之与新农村建设结合,扎实谋划建设了一批补短板项目。
记者走进东岭乡朝阳山村脱贫户辛洋家,他家新盖的房子干净整洁,让人感受到主人对新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原来的房子是危房,也没有心情收拾。政府给评定为危房后,补助了2.55万元,我自己又拿点钱,盖了新房。现在各项政策都非常好,没有那么多后顾之忧了,感觉生活更有劲头了。”辛洋说。
辛洋是长岭县强化饮水安全、群众住房、基础设施“三个保障”中千千万万个受益者之一。
长岭县根据各村不同需求合理谋划、科学摆布、深入实施,4年来共投资2.2亿元,解决贫困群众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危房改造解决住房安全,让所有贫困群众都住上了安全房;新打抗旱井9162眼,新建高标准农田64.9万亩,抗旱能力进一步增强;新修农村公路689公里,通屯率达到91%;新建改造农村电网3643.8公里,进一步满足了群众用电需求。
强化政策落实 红利效应不断显现
流水镇小青村村民孙淑芬是健康扶贫的受益者。长岭县人民医院、流水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组成的家庭签约服务医生巡回医疗队多次上门服务,帮她办理慢病手册,给她做常规身体检查。
……
在脱贫的道路上,长岭县重点兑现“四项政策”,让贫困群众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
兑现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减免资助资金4490.6万元,减免资助贫困家庭学生63712人次;发放贫困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9476人次7590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333.9万元;组织输送1271名贫困家庭子女到省工业技师学院等学校进行职业培训,促进就业。
兑现健康扶贫政策。连续3年投入750万元,使贫困群众住院报销比例达90%;为所有贫困群众签约“县乡村”三级家庭医生,开展巡回义诊,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兑现兜底扶贫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纳入低保兜底,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080元,实现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
兑现金融扶贫政策。县财政投入风险补偿金165万元,与邮储银行、信用联社合作,扎实开展小额信贷发放工作,支持贫困群众发展脱贫致富产业。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摘掉穷帽子的长岭,正在奔向小康的大路上阔步前行。
(来源:吉林日报 记者:王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