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现代农业“绿色”变奏曲
——姜治莹到农安县检查秋收调研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侧记
放眼望去,大田里没有成片堆积的玉米秸秆,更看不到秸秆焚烧产生的灰色烟柱。取而代之的,是一组组码放整齐、四面见方、密密实实的“秸秆块”……
这是26日上午,记者在农安县陈家店村——市长姜治莹,市委常委、副市长王路围绕秋收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行检查的一个调研点看到的场景。
“秋收”“秸秆”“雾霾”。刚进供暖期,长春就连续遭遇雾霾,让人们不自觉地将这几个词联系在一起。
秸秆综合利用问题,也成为长春当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绕不过去的“一道坎”。而在陈家店村,农业机械化的普及,给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一些新启发。
在一处为展示秸秆处理全过程而预留的玉米地内,村里集体合作社的十余台大型机械整装待发。轰鸣声中,联合收割机将成片的秸秆切下、打碎、扬出,跟进的打包机拢堆、打捆,不一会儿,一个个见方的“秸秆块”就从打包机后面滚了下来。记者试了试,每个“秸秆块”足有二三十斤,密度增加了、占用空间减少了,为长距离运输、再利用提供了可能。
“处理后的秸秆如何利用?”“一是给附近的热电厂做生物质燃料,二是准备做造纸原料”“这样农民也能增收一部分吧?”“一垧地大约能增加收入200到260元”……姜治莹一边观看秸秆打包过程,一边向村干部了解秸秆综合利用的后续工作。
农安县负责人说,从去年开始,该县就研究秸秆综合利用问题,特别将陈家店村作为推进这项工作的突破口。今年,该县与附近一家热电厂签订了协议,为该厂提供60万吨玉米秸秆作为发电原料,同时制定政策,为村民提供运输补贴,鼓励农民将秸秆打包做发电原料,今年陈家店村所有的玉米秸秆都能实现变废为宝。这不仅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也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
姜治莹对农安县的做法给予肯定,他说,作为传统的农业废弃物,秸秆焚烧加剧了秋冬季节雾霾污染。下一步,各地不仅要将市政府制定的禁烧政策严格落实到位、执行到位,更要立足疏堵结合,从循环经济、资源再利用的角度为秸秆找出路、帮农民想办法,无论是秸秆造纸,还是秸秆发电,都是有益的尝试。
“今年旱灾对收成的影响有多大?”“旱情是挺重,但现在看对收成的影响比较有限”……今夏,农安县遇到了比较严重的旱情,但陈家店村依然取得了一公顷地1.1万公斤的好收成。
陈家店村克服旱情保收成的关键,还是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技术。
大田里,刚刚处理过秸秆的垄上,又驶过一台台新型深耕机,留下了30多厘米的深沟,不仅打破了犁底层,有助于来年播种,而且方便雨水下渗,抗旱保墒。去年秋季的深耕,对今年抗旱发挥了重要作用。
伴随各类农业机械装备的普及推广,更有大量现代农业设施的提升完善。村里,一栋新型温室大棚已进入交工倒计时。明年年初,这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实时监控、调节的大棚,就将为陈家店村育苗播种发挥关键作用。
姜治莹对陈家店村应用现代科技,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的做法给予肯定,称该村是长春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和产业化发展的典型。
“农业安则天下安。”姜治莹说,新常态下,过去主要依赖资源环境的扩张模式走到了尽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十三五”发展的迫切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我省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长春一定要走出一条集约、高效、生态、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第一方队的排头兵、领军人。
姜治莹强调,当前已进入“十二五”收官、“十三五”开局的关键阶段,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要拿出足够精力,系统性地谋划好长春农业现代化问题。要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消费导向调、围绕资源禀赋调、围绕粮食转化调。要牢固树立提质增效的发展理念,把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点放在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上,提高长春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要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稳妥推进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记者 杨宝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