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新文化报送报夫妻 寒冬里的守望相助
白天忙工作没时间看电视,晚上,夫妻俩用记者的手机仔细地看了报道他们的视频 记者 阚旋 摄
2012年10月14日清晨,一位八旬老人意外跌倒昏迷,本报发行员夫妻沙洪涛、薛艳梅及时伸出援手,救了老人。这是第二天本报报道版面。
朝闻天下报道视频
新闻直播间报道视频
他们和订户之间的感情
也很特殊,
是陌生人,
可能叫不上名字,
但又是朋友亲人,
因为从早上递过报纸那一瞬间,
他们给订户的微笑,
是对方这一天看到的
第一个微笑……
这些细节,
都让我们心生感动。
——央视记者于梦洋
昨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栏目中,报道了本报南岭发行站发行员夫妻沙洪涛、薛艳梅的故事,时长3分20秒,标题为“零点后的中国人:寒冬里的送报夫妻”。央视当天的“新闻直播间”和“朝闻天下”也都进行了报道,时长为7分40秒。
《新闻联播》的报道
骑电动车顶风雪送报 她的脚几乎没离过地
《新闻联播》在报道中介绍,凌晨4点,发行站就忙开了,这是 长春 最受欢迎的一份都市报,发行量比当地另外三种报纸加起来还多。凌晨4点半,薛艳梅骑着电动车,载着30多斤重的报纸,冒着风雪出发了,要控制车速,还要控制平衡,一路上,她的脚几乎没有离过地。他俩每人每天早上都要去100多个地方,爬100多次楼。因为是凌晨送报,薛艳梅上楼时轻手轻脚,“楼里有患心脏病的,也有老人孩子,动静大了怕影响大家休息”。长时间的送报让他们赢得了订户的信任,有客户将防盗门钥匙给了沙洪涛,方便送报。
两年前也是个雪天,一个老人买菜回来摔倒了,躺在地上,沙洪涛认识老人,就把他的老伴叫来了,打了120,护送到救护车上。
今年,小两口贷款买下一套三居室,家中的冰箱和微波炉都是在报社得的,家里摆着2012年夫妻俩获得“明星黄马甲”的奖杯。谈起工作感受,沙洪涛说,干这个工作就要喜欢它,觉得开心就要坚持,“每天平平安安出去,回来,进屋一瞅我儿子,立刻我这心情就好了。”
发行员夫妻的感受
订户看新闻后发短信鼓励 最让他们感动
薛艳梅说,那天被央视记者找到并要求采访时,夫妻俩都很意外。而当央视新闻播出后,不少亲友打来电话,还在开夫妻俩的玩笑。
但是最让她感动的是,有订户也给她打来电话鼓励。岳阳街东电宿舍的李大爷给她发短信:“小薛、小沙,你们好!今早在央视看到对你们的报道,你们夫妻的事迹上了国家电视,向你们祝贺,你们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不平凡的业绩,可敬!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和美!”
她负责岳阳街与平泉路交会处附近的报纸投递工作,做发行员10多年来,对负责区域的订户最有感情。如今,夫妻俩工资一共6000元钱,夫妻俩希望,以后要继续努力,供孩子长大,好好读书。沙洪涛说,一定会接着做好发行员的工作,“这么多年了,我们都对这个工作有感情,对《新文化报》有信心。”
发行员夫妻的奋斗
租房时为省钱供暖都没开 8年后有了自己的三居室
沙洪涛老家在辽源,薛艳梅的老家在长岭,都在农村长大。
2000年下半年,他先来到长春市,做了《新文化报》发行员,2001年9月,她也来到长春,在同一个站做了发行员。谈起怎么在一起的,薛艳梅还有些不好意思:“是在一个发行站,就认识了,然后他的亲戚还帮忙搭了桥。”他们相中了彼此的善良和本分,2006年成了亲。沙洪涛平时经常帮着妻子投递报纸,“在外面,我帮助她多一些;而在家里,她洗衣服、做饭,不用我干啥……”
沙洪涛赚钱后,有时要帮衬家里。他笑着说:“我得谢谢我媳妇,不嫌我。”
为了省钱,两人一开始租住在平房,后来因为太冷了,开始找了一处小户型楼房,房东很照顾他们,降低了房租。夫妻俩为省钱,在前三年供暖都没有开。房东发现后给交了取暖费。
努力工作,夫妻俩的生活开始变好。今年6月,离南岭发行站不远,两人买了这处三室一厅的住房,每个月要还贷2000元,孩子上幼儿园,每个月需要1200元钱。但他们终于在这个城市有了自己的家。简单装修后,在今年8月,夫妻俩就带着孩子入住了。
沙洪涛的妈妈曹阿姨今年60岁。她说,每次来到长春,看着俩人的工作,就感受到了发行员的辛苦———夫妻俩每天凌晨3点半就要起床。她的心脏不好,俩人一早起,她就睡不实了。为了能将报纸及时送到读者手中,俩孩子那么坚持,让她觉得真是难得。
大年三十,因为有报纸发行,夫妻俩不能及时回老家,曹阿姨最近几年都在长春过年,她上次来是在今年5月,当时长春正下雨,儿子儿媳每天冒着雨出去送报;现在,又看着他们忍受着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寒冷在外奔波,她有些心疼。但昨天早晨,她正和小孙子看电视,正巧看到央视的报道,中午,沙洪涛的妹妹看到新闻后也给她打来电话,她为他们的现在感到高兴。
网友点赞
@China80年代:今年夏天的一个早上,天下着大雨,早上上班很早就看到新文化报黄马甲送报员冒着大雨为各家各户送上最早的新闻资讯,平凡中彰显着对职业的热爱,平淡中展现出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肖竣夫Allan:真不容易,辛苦了!
@_卡卡小姐_:好棒!
@风之翼1977:每天天不亮就出门,不管严冬酷暑、不管刮风下雨,只为了用户看上报纸,发行员真的是辛苦啦!
央视记者的感动
发行员给订户的微笑是对方看到的第一个微笑
不久前,央视新闻中心策划了“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专题系列报道,要在全国寻找一批普通人物,报道他们平凡生活中的精彩故事。
12月14日21时,中央电视台 吉林 记者站站长万灵组织采编人员在QQ群连夜召开策划会,将选题定位为“零点后的中国人”,将凌晨辛勤工作的故事展现出来。“平时这类人群较少受人关注,所以我们剑走偏锋。”万灵说。
众人推荐了几个岗位,包括到批发市场卖菜的菜农、供热电力夜间抢修人员、早餐店的人员……最后,万灵敲定:“采访凌晨送报纸的发行员!”他们都认为,发行员不采写新闻,但他们是新闻传播链条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且他们与受众的接触,也是促进新闻传播的关键因素。
选择哪个发行员呢?大家想到了媒体报道过的发行员夫妻沙洪涛和薛艳梅。选题布置给三位年轻记者:文字记者于梦洋、摄像记者张雪和刘强。此时已经是15日凌晨,他们立即出发。由于采访车出故障,耽误了一个小时,赶到发行站时,夫妻俩出发送报去了。三人在平泉路一带找到他们,一路拍摄。由于缺少他们分装报纸并从发行站出发的镜头,记者们决定16日继续拍摄。16日3时50分,镜头从夫妻俩将电动车停到发行站开始记录:从送报车上搬下成捆的报纸;每人分装200多份报纸,装上电动车;凌晨4点半,他们骑车驶入飘雪的街路,挨家挨户送报;7点40分,报纸送完了,夫妻俩回家吃早饭,又开始白天的工作……
万灵说,虽然采编时间短,但记者们倾注了全部心血,反响也特别好。
“因为播出时间比较紧,所以我们只拍了两天,但我们深深地被这对夫妻感动了。”央视记者于梦洋说:“他们那种专注和坚守,让人从心底被打动。他们夫妻在工作中,不经意间还会流露出相互牵挂;他们和订户之间的感情也很特殊,是陌生人,可能叫不上名字,但又是朋友亲人,因为从早上递过报纸那一瞬间,他们给订户的微笑,是对方这一天看到的第一个微笑……这些细节,都让我们心生感动。”
新文化网(刘长宇 彭洪升 唐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