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中巴关系传递国际秩序正能量
2015年4月20至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与巴党、政、军要人举行深入会谈,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全面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决定建立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巴关系进入全面夯实的历史新阶段。(4月21日中国网)
“朋友的美好形象,就在我心的明镜之中,稍一低头,就能看见。”这是习近平在巴基斯坦《战斗报》和《每日新闻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开头引用的乌尔都语诗歌。对于中国来说,巴基斯坦就是这样的“小伙伴”;而对于巴基斯坦来说,中国亦是这样的“铁哥们”。从古丝绸之路到历史上的“空中走廊”,从伊斯兰世界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到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及协助中美恢复正常外交关系上做出的特殊贡献……跨越世纪的中巴友谊,显然无愧于中国网友亲切的“巴铁”之称。
巴基斯坦此行是习近平作为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巴,亦是中国国家主席时隔9年再次访巴。作为习近平主席2015年的首次海外出访,被媒体誉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接、合作的开局之举。今天,升级版的中巴友谊进入“全天候”时间,而习近平主席的这次出访,起码蕴含着三重深意:一是巩固传统友谊。“中巴友谊正日益深深植根于两国人民心中。”邓小平在谈到中巴关系时就曾指出,“两国之间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无任何疙瘩,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能相互理解。非常特殊的是,两国对相互关系的看法都是举国一致的。”进入新时期,中国关系全方位发展。正如专家所言:巴政府在上世纪80、90年代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但不论是谢里夫、布托的民选政府,还是穆沙拉夫的军人主政,巴政局变化从未影响巴中关系向前发展。这种一脉相承的外交情感,堪称国际关系典范,历久弥坚,源远流长。
二是深化务实合作。21日,习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题为《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 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的重要演讲,强调中巴要不断充实两国命运共同体内涵。中国有自己的梦想,巴基斯坦也有“亚洲之虎”的梦想,两国关系如何继往开来,需要有“好上更好”的发展眼光。事实上,中巴于2006年签署自贸协定后,双边贸易额大幅增长。2013年,中巴贸易额突破150亿美元大关,中国成为巴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4年,中国对巴直接投资额达到7亿美元,成为巴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早在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基斯坦时,提出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今日看来,中巴经济走廊则是“一带一路”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巴两国积极贯彻共商、共建、共享精神的务实努力。此次出访,习近平主席为中巴未来绘就了更加美好的路线图,强调双方要进一步协调外交战略、经贸战略,推进“一带一路”领域合作,应对彼此安全关切,强化双方人文和文化交流。
三是搭建未来5到10年中巴合作战略框架。正如习近平所言,中方始终把中巴关系置于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愿同巴方密切合作,让中巴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让中巴传统友谊世代相传。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则表示,习主席这次访问,将是巴中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巴中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比钢硬,巴基斯坦对华关系是巴外交政策的基石。”巴基斯坦分析人士认为,习主席访巴,已使巴基斯坦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兵和优先受益国。当然,从更长远来看,“全天候”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体现在相辅相成的五个层面:守望相助,深化战略合作;弘义融利,实现共同发展;心心相印,坚持世代友好;风雨同舟,共对安全挑战;勇担责任,加强国际协作。
“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是肝胆相照的信义之交,休戚与共的患难之交。”无论国际形势风云变换,中巴都将坚定支持对方,利益休戚与共,发展对接共享,打造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历史而言,这种深沉而实在的默契感,必会成为构建国际新秩序中的正能量。(作者:邓海建)
(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