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已播种各类农作物3.6亿亩 大江南北春耕忙
眼下,春耕生产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水稻产区,集中育秧、机械插秧;在冬麦区,春季田管、春季覆膜;在东北,确保适期播种、一播全苗……
紧张的春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各地努力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做好加减法,扩大绿色和特色农产品供给,增加质量和效益高的农产品,调减结构性过剩农产品,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
春耕开局“稳、足、好”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截至4月下旬,全国已播种各类农作物3.6亿亩,完成春播意向的27%,进度同比略快。粮食作物已播19.2%,同比快0.6个百分点。其中,早稻育秧基本结束,已栽插53.2%,进度同比基本持平。中稻已育秧75.0%,同比快3.2个百分点。春玉米已播15.1%,春小麦已播 49.7%,同比分别快1.3个和6.1个百分点。
今年春耕生产开局良好,表现为“稳、足、好”。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潘文博说,“稳”是夏粮生产保持稳定。面积基本稳定,长势总体正常。小麦返青期苗情虽不如上年和近5年同期,但好于近10年同期平均。“足”是农资供应量足价稳。种子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化肥、农药、农膜供应都能满足春耕需求,受国际油价低迷影响,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利于降低成本。“好”是春耕备耕基础较好。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稳定增加,继续实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提早预拨了小麦“一喷三防”等补助资金。
不过,天气的不利影响仍需防范。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3月以来,华北、黄淮、西北地区东部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土壤表墒不足,旱象露头。据中国气象局预计,4月下旬至5月,华北大部和黄淮北部部分地区旱情将持续发展,对夏收小麦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
“镰刀弯”地区玉米调减
春播粮食面积占全年的一半以上。春播范围广、作物多,事关早稻和秋粮两季收成。今年农民种植意向和结构有哪些变化?据农业部对农民种植意向调度分析,今年的结构调整呈现良好势头。预计水稻、小麦等口粮品种面积稳定,玉米面积调减,特别是在地形版图中呈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的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镰刀弯”地区)玉米面积调减幅度较大,是近13年以来玉米面积首次减少。同时,市场紧缺的大豆、杂粮、优质饲草等作物面积扩大。
调结构最突出最紧迫的品种是玉米,最集中最核心的区域在“镰刀弯”地区。不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反映,去年因调整玉米临时收储等政策影响,粮食价格普遍下降,而地租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种粮收益大幅减少。如果价格继续下降,一些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可能退租或减少种植面积。
农民种植偏好以价格为导向,玉米价格下降已经让他们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种植结构调整是必然的选择,只是改种什么,对他们来说需要抉择。
“合作社今年打算做两件事,一要建加工厂,生产玉米碴和玉米粉;二要建养羊场,实现从种到养的循环。”辽宁省铁岭县蔡牛张庄玉米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觉得,单靠卖玉米原粮收益肯定没有保障,还得把产业链拉长。一斤玉米只能卖7角钱,可一斤玉米碴就卖4元钱,一斤高质量的玉米粉能卖到10元钱,不仅能解决合作社的卖粮问题,也增加了玉米综合收益。
据了解,今年财政部、农业部整合35亿元资金,重点支持玉米结构调整,用于“镰刀弯”地区的粮改饲和粮豆轮作补助,目的是让改种青贮玉米、大豆、饲草等作物的农民收益与过去种籽粒玉米的收益基本相当。目前来看,市场信号的引导作用和政策扶持的预期效应已经开始显现。玉米面积库存压力最大的黑龙江省,今年预计玉米面积减少1500万亩左右。
化肥农药零增长示范推行
江西省永丰县鹿冈乡巷口村双孢蘑菇种植大户张永春分外高兴,年前还在出菇时,种粮大户就找上门来下订单,不仅让他省下了一笔处理费用,还意外多赚了上千元。“用下脚料肥田,可以少施甚至不施化肥。”乡干部宋运平道出了下脚料成“香饽饽”的奥秘。
针对因长期使用化肥可能造成的土壤酸化、板结、产能下降等问题,该县大规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用石灰改善土壤酸性、栽种绿肥等耕地恢复性方法措施。去年县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87.03万亩,秸秆还田35万亩,用石灰改善酸性田1.1万亩,取得了较好成效。
“藏粮于技提升效益、藏粮于地保护耕地、改变调整种养结构”。今年以“两藏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春耕服务下乡活动受到了各地百姓的欢迎。永丰县农业局副局长袁阁夏说,目前全县水稻增密节肥抗旱技术、农药减量控害增产等10多项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建立起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3个,水稻良种覆盖率稳定在 98%以上。
农业部倡导的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行动正得到实地推广。在示范区,自动虫情测报、太阳能杀虫灯、飞蛾诱捕器以及性激素诱杀等精确防控技术,使水稻、玉米每亩减药30%以上。据悉,今年农业部门改变了过去以万亩片为单元的创建方式,整合资金,集中建设160多个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县。
农药化肥瞄准“双减”,节水保墒则努力实现“双赢”。在中国农科院启动的绿色增产增效模式示范田,小麦墒情自动监测技术实现适时适量灌溉,每亩节水90 吨,水分利用率提高15%;水稻麦畦式湿种栽培技术,每亩节水150吨,节本150元。玉米贴茬播种技术保持了播种期土地墒情,在减少用水的情况下,保证了出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