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八项举措防治大气污染 六项工作防治水体污染
“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有生态文明,“五大发展”理念有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在我国已被提到新的战略高度。
在长春,环境保护同样受到高度重视。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做了大量污染防控和治理工作,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措施更强、力度更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日见成效。
——空气质量明显提升。截至7月底,全市空气优良天数169天,比上年同期增加33天;重污染天数2天,比上年减少7天。
——水污染防治初见成效。截至7月底,石头口门水库、新立城水库2个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松花江镇江口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饮马河靠山南楼断面、伊通河靠山大桥断面水质明显改善。
在26日我市召开的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推进会议上,正式下发了《长春市清洁空气计划》《长春市清洁水体计划》《关于加强应急管控措施减缓重污染天气影响的实施意见》,三大环保新政再次向环境难题发起攻坚。
八项举措防治大气污染
《长春市清洁空气计划》提出,2020年底前,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分阶段达到292天以上,力争提前一年达到国家目标要求。
——强化燃煤污染控制。市发改委将抓紧制定《长春市能源结构调整规划》,并牵头会同质监、工商、商务、工信、环保等部门,抓紧制定《长春市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严格限制销售和使用高灰份、高硫份劣质煤炭,推动劣质煤炭全面退出市场。
——加快淘汰燃煤小锅炉。今年,我市将淘汰1235台10吨以下燃煤小锅炉。
——加快淘汰黄标车。今年,我市将淘汰29643辆黄标车,市公安局将严格落实黄标车淘汰及限行措施,加强对各县(市)区、开发区淘汰进展情况的调度督办,确保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
——加快推广新能源车。今年,我市将力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500辆,公共服务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重达到20%。市交通局、市工信局等部门将积极配合,严格落实《2015-2016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计划》,重点在公交、环卫、公务等领域推广,确保完成年度新能源车推广任务。
——加强建筑施工管理。市容环卫局将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监管和清洁作业,减少道路扬尘污染。市园林局将加强园林绿化施工管理,及时清运或覆盖园林绿化残土,控制扬尘污染。城市道路机扫率将较2015年提高6%以上。
——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市建委及各县(市)区、开发区将按照分级管理要求,全面加强建筑施工管理。城区建筑施工现场要全部达到施工标准化要求,各县(市)建成区80%建筑施工现场要达到标准化要求。
——开展烟气达标改造。各级环保部门将对全市所有锅炉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同时要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治理超标排放锅炉,对治理不积极且超标排放的要严格实施按日计罚。各县(市)区、开发区将对本辖区内排污企业认真梳理,建立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该停的停、该搬的搬、该治的治,确保完成省里任务要求。
——推进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今年,双阳、九台、榆树、农安、德惠将广泛开展秸秆机收捡拾打捆试点。我市将全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榆树神农、达远、禹田项目,农安和德惠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九台长拖项目,双阳亚泰、成泰项目等8个重点工程,将按照时序进度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市发改委将加快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扶持政策,及时调度,落实责任,确保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早落地、早见效。
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
《关于加强应急管控措施减缓重污染天气影响的实施意见》提出,我市将提早做好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各项准备,建立完善应急管控目标清单;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性;明确工业企业限产限排的标准、程序和操作办法;针对单双号限行等应急措施,制定更具操作性的应急预案,尽量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针对施工工地、道路保洁、大型供暖锅炉,做好相应的预案,严格落实应急管控措施。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严格落实属地责任,组织落实各项应急管控措施,建立完善部门联动机制,确定应急响应工作负责人和联络人。
六项工作防治水体污染
《长春市清洁水体计划》提出:2020年底前,松花江流域水质明显改善,基本消除劣于V类水体,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成立“水十条”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开发区均将成立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辖区水污染防治工作。
——落实“水十条”重点任务目标。我市全面实行阶梯水价制度和开发区(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全市各开发区(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将加快进程,加快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确保2017年底前完成任务。
——提升河流断面水质。我市成立了伊通河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伊通河干支流水系综合治理。近期,市政府又将饮马河、双阳河、雾开河、干雾海河、沐石河、卡岔河等水体综合治理工作一并纳入伊通河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进行统筹调度推进。
——加强饮用水源和重点湖泊保护。我市将强化水源保护区监管,严格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清理违法建筑和排污口。今年年底前,榆树、农安、九台、双阳将完成日供水1000吨或服务10000人以上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编制完成3个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加快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未来三年,我市将完成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管网、人工湿地及河道生态修复等4类51个重点工程建设。其中,今年要完成19个。
——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我市建成区要在2017年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各责任单位要制定实施“一河(湖)一策”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确保完成年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