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塑军魂——长春科技学院大学生预备役团开展国防教育活动记实

12.06.2017  11:00

  旭日东升,新绿初绽。学校运动场的宽阔草坪上,三个营的学生方队身着戎装,英姿飒爽。队列训练,步伐矫健,口号震天;军体拳表演,齐整规范,虎虎生威。这是长春科技学院大学生预备役团军事活动日的训练现场。这种训练自预备役团组建以来,一直坚持开展,不论春秋冬夏,不论风霜雨雪。那一片片流动的橄榄绿,已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长春科技学院大学生预备役团成立于2011年5月。当时学院董事长,也是做为吉林陆军预备役炮兵师副政委的张电达,怀着对部队的深厚情结,基于对预备役工作的挚爱,他觉得应凭借自已办学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大学生集聚的重要阵地,在大学生中组织建预备役团。通过这一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国防教育和军事基本技能训练,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好思想、好作风引进校园,融入大学生素质结构之中,培养国防后备力量,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基于此种认识,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按吉林陆军预备役炮兵师指示,亲自领导,以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为主体,组建了抗洪抢险、防暴维稳、扑火救灾三个应急分队,健全了班、排、连、营编制,同时投入资金,在学校建立了高标准的战备库房,通信器材库、预备役营会议室、学习活动室等,为教育训练提供物质保障。并组织了入伍、授衔、统一着装等一系列基本建设活动,使这支大学生预备役队伍的学习训练活动正式启动。   在高校如何开展大学生预备役队伍的学习训练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为切实解决好这一课题,近三年来,张电达董事长紧紧依靠炮兵师领导,会同学校相关领导与教师,认真研究,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初步构建了“课堂教学和专题教育有机结合,校内训练和野外实战演习有机结合,平时历练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坚持群众性、开放式的军民共建,合作育人”的大学生预备役团的学习训练模式,并认真实施,取得良好效果。   ——课堂教学与专题教育有机结合。为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军事素养,学校在教学计划中专门开设了军事理论课,利用课堂教学介绍军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同时结合集中军训和日常训练,定期开展专题教育,请部队的首长和教官或利用音像资料,对学生进行国防建设的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国防观、国家安全形势、人民战争思想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英雄人物事迹教育。   ——校内军事训练和野外实战演习有机结合。学校把大学生预备役团的平时的校内军事训练做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实抓好。除认真参加集中军训之外,设立了军事活动周,组织学生每学期开学前提前一周到校进行军事训练,请部队教官执教。设立了军事活动日,每周一天军事化管理,并进行晨练。训练步伐、队列、军体拳,风雨不误。在此基础上,学校依靠炮兵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野外实践演习。比如2011年预备役团派出小分队赴省军区洮南训练基地进行了实弹射击演习,取得了击中16个目标的好成绩。2012年派出小分队赴炮兵师九台训练基地,和部队官兵同吃同住,参加了为期20天的低姿匍匐、手榴弹训练和预备役知识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2013年9月组织400余名学生,历时3天,赴四平地区野外,进行挖战壕、修筑工事、伪装阵地的训练,同现役军人并肩作战。实战演习使预备役学生在意志品质和体魄上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锻炼。   ——平时历练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学校既重视大学生预备役团学生通过专题教育、校内训练、内务管理等环节,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组织纪律观念和军事素养、团队精神以及弘扬艰苦奋斗作风,又十分注重抓住时机,围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百姓,在较为艰苦的环境里,应用所学本领,展示大学生风采。比如2012年秋季开学初,学校所在地长春市双阳区一些乡镇,遭受台风“布拉万”突然袭击,正接近成熟的玉米大面积倒伏,受灾农民心急如焚。灾情就是命令。为帮助农民抗灾保粮,学校组织预备役400余名学生利用双休日,分兵两路赴奢岭和太平镇,头顶烈日,脚踏泥泞,争先恐后地在垄沟垄台间忙碌,将已倒伏的玉米逐一扶正,并牢牢捆绑在一起。为了多抢救一颗玉米,多争取一分收成,预备役战士一身泥浆,一头汗水,不怕辛苦,斗志昂扬,受到农民的高度评价。双如,近三年来,学校多次派出预备役战士赴当地敬老院打扫卫生,清洗厕所,粉刷墙壁,清除积雪。有一位83岁高龄的孤寡老人,患脑血栓,预备役团申龙同学,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担起护理任务,为老人买药、买水果,为老人剪指甲,换床单,感动得老人泪流满面,她逢人便讲:“我有一个大学生孙子”。   实践证明,长春科技学院创建的“三结合”的大学生预备役团的学习、训练模式,具有创新性、实效性、导向性。通过这一模式的实施,使预备役团成为一所大学校,使大学生学习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使预备役团成为一个大熔炉,使大学生在思想上、意志品质、身体素质上得到历练、锻造;使预备役团成为一个大舞台,使大学生增长本领,施展才干,尽展风采。这一模式的全面实施,不仅拓展了高校国防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而且有效地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教育质量的提升。预备役团的高度组织纪律性,促进了职业技术学院优良学风的形成,上课出勤率达90%以上。预备役团的浓厚政治氛围,激发了广大学生的政治热情,近三年来有100多名学生申请入党,有150名学生报名参军,其中50多名学生在部队入党,10名学生在部队被评为“爱军精武”标兵。预备役团的严谨、认真、坚韧的思想工作作风,转化为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近三年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升本人数已逼近10%,远远超过全省平均5%的比例。在各类学科技能大赛中,勇创佳绩,在第五届“迪瑞杯”全国机械创新大赛吉林赛区中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在吉林省艺术系列大赛中获一等2项,二等奖3项;在全国美育成果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等。这一枚枚奖牌都折射着大学生预备役团学习与训练的光彩。   所有参加大学生预备役团的学生,在谈到参加学习与训练的体会与收获时,均感触很深。他们感到通过大学生预备役团的学习和训练,不仅了解了国防知识、军事理论,增强了国防意识,而且锻炼了体魄,历练了身心与意志,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磨炼了意志品质,增强了保家卫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纷纷表示一定珍惜大学时光岁月,珍惜这身国防绿,时刻不忘使命,勇于担当,弘扬优良传统,苦练军事本领,争当优秀士兵,用心血、汗水、睿智,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   绿茵场上,大学生预备役团军事活动日的训练仍在进行中,迎着朝阳,伴着晨风,队伍中军歌响起,雄壮豪迈。眼望大学生战士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和那齐整、坚定的步伐,让我们真切地感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魂正在这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这里彰显,新一代大学生正在这里健康成长。国防教育的红花,已结出丰硕成果。正如吉林省一位教育专家赋诗称道那样:“国防教育绽花红,模式创新硕果丰。实战打磨增胆魄,常规训练长才能。投身实践显身手,淬火熔炉习硬功。平素演兵预备役,战时跃马铸长城!”

 

作者:王丹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