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师20岁大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实践之星”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长春师范大学大三学生黄忞收获了惊喜和肯定,他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实践之星”,全国只有10人获此殊荣,东北地区仅他一人。
昨天上午,记者见到了黄忞,这位高高壮壮的小伙子,言语朴实,目光中更透出超越同龄人的成熟与锐气。他说,获奖纯属意外,当志愿者就别在乎“身外之物”。
受母亲影响15岁当上志愿者
黄忞从事志愿服务是受母亲影响,他的母亲是心理咨询师,经常做义工。耳濡目染,让小黄忞的心里种下一粒种子,也渴望着帮助他人。15岁那年,黄忞有机会参与了当时举行的中国博览会的志愿者,虽然只是在会场大门前发“参观地图”,但是佩戴上志愿者的徽标,也让黄忞有一种满足感。
在高中期间,黄忞多次参与志愿服务,2012年高考后,还和母亲一起来到自己的家乡山西省太原市红十字会,签署了无偿捐赠造血干细胞意向书。母子二人志愿在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挽救那些需要救助的生命。同年,黄忞和几个小伙伴骑车经过闹市区时还抓住了一个抢包的歹徒,为此,获得了当地的“优秀青年”称号。
拍摄抗战老兵“口述历史”
考上长春师范大学后,黄忞成了长师青马工程的学员,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其他同学共同参与公益事业。在大一放暑假回家的时候,组织了10个在长师上学的山西同学,一起参与暑期实践活动,并成立了小型的爱心团队——“梦之音”。
在假期志愿活动中有一个是关爱山西抗战老兵,在给老兵送米面油的时候,黄忞看到了埋藏在老兵脑海中弥足珍贵的抗战历史。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黄忞立刻意识到抗战老兵口述的历史一定要拍摄留存。2013年寒假,黄忞和他的两个同学夜以继日、用近半个月的时间,在山西省各个市、县穿梭2900多公里,共计拍摄了山西省内的19位抗战老兵。
寒假返校后,黄忞又开始拍摄生活在吉林省的抗战老兵,迄今为止,他用自己的奖学金自费拍摄了25位抗战老兵。“一直会拍下去,直到拍完为止。”黄忞说。
当志愿者收获的是精神财富
“我做‘梦之音’的时候就是个‘小白鼠’,刚开始就我一个人,‘一穷二白’,从招募志愿者到策划活动,还有协调志愿者的时间,是非常繁琐也是很锻炼人的活儿。”黄忞说。
今年暑假,黄忞和他的志愿团队去贵州山区支教。在偏远的山区,条件恶劣,黄忞和同伴们只能睡在村小教室的泥土地上。“山区还有各种各样的虫子,刚开始还挺‘惧’那些奇形怪状的虫子,后来习惯了,还能一边睡觉一边摘身上的虫子。”黄忞说。
今年20岁的黄忞从事志愿服务已经5年了,每次给志愿者团队招募小伙伴时,都会说,当志愿者,来了就是要奉献,不要讲求什么回报,做志愿者就是不断克服困难,让自己变得越加坚韧,是思想、意识、信念上的提升,是精神上的收获。
记者 陈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