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男同”调查 网络让“交友圈”变得危险
今年截至11月末, 长春 市报告新发艾滋病病例590人,其中男同507人,占到86%。从我省看,新发现的艾滋病病例也以男性为主,15岁~24岁学龄青少年所占比例有所上升。
“抑制男同艾滋病蔓延的趋势,大学生群体是绕不开的。”近日,基于类似的各地数据,有专家发出呼吁。
大学校园内,“男同”到底如何存在?日前,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他们的生活
同寝的都不知道
“住在一个寝室,彼此都不知道对方是‘同性恋’。他们都把自己隐藏得很深。”昨日,一位从事艾滋病咨询检测的医生说起了她碰到的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
当时,门诊来了一个男生,登记交谈中,知道他是在校大学生,“男同”。做完了检测,由于等待结果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他就去了厕所。
“等检测到另一个年轻人的时候,去厕所的那个回来了。”医生说,可能他没想到门诊里会有人,就直接推门进来了,刚喊出“医生”,坐着的人回了头。“当时能感觉到两个人明显愣了一下。”医生说,随后两个人都笑了,彼此问了一句,“你也来检测啊。”
显然,他俩是熟人。一交流,他们原来是一个寝室的。“聊一些话题的时候,他们没有任何的避讳。”医生说。
等待着结果的时候,他们交换了一些信息,“听说从咱寝搬出去的那位,跟咱们也一样。”这是他们听“圈”内人说的。
自己感觉背着“套子”
采访中,记者通过一个同性恋民间组织联系上一名“男同”小天,他正在读大三。
“我就是‘男同’。”即使知道记者的身份,小天也不避讳,“背着一个套子,生怕别人认出我是同性恋,很累。”
他说的“套子”,实际上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伪装”。例如每晚寝室里面的“卧谈会”,聊到女性话题,虽然他很反感,但也时不时地说上几句,生怕露出马脚。
体育运动上,他不喜欢足球、篮球,“这些运动太man了,我喜欢羽毛球、游泳。”
他很爱干净,使用男性化妆品,这让寝室里的人受不了,“我就跟他们说我有洁癖,时间长了,他们也接受了。”
真正让他无拘束的,是周末去同性恋酒吧,“那里都跟我是一样的人,我怎么都可以。”可出了那里,他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敢于跟好朋友公开
“男同”小孟介绍了在他圈子里一位敢于小范围公开自己取向的大学生“阳光”。
“虽然是小范围公开,但也很有勇气了。”小孟的话语里充满了佩服。
“阳光”从小就喜欢跟女生一块玩,到了上初中、高中,要好的朋友几乎都是女生,男生也有,“都是‘型男’。”他曾说过,在高中的时候就有心仪的男生,但只能是心里想,不敢说,“他家在小县城,有顾虑。”
当时,“阳光”就努力学习,要考上个离家远的大学,换一个环境生活。上了大学之后,他通过网络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认识了很多“男同”。但他不喜欢同龄的,喜欢年龄偏大、成熟一些的,经过几番接触,他与现在的“男伴”稳定下来。
之所以公开,是一次与同班好友聚会,其他几个人说自己的女朋友如何如何,后来有一个哥们儿问“阳光”,“你有没有对象呢?”
“阳光”就跟这几位好友公开了自己是“同性恋”,并且有“男伴”的情况。
“你小子行啊!”几位哥们儿举起酒杯,向他表示祝贺。事后,他还带着“男伴”与好朋友们见了面。
但“阳光”的公开也仅限于这个范围,至于见父母还不敢想。
为追时髦也有“伪同”
“实际上,这个圈里也有一些人是‘伪同’。”小孟说,这些人不是天生的同性恋者,只是在行为举止上进行模仿。
小孟说,这些人主要是受时下一些出柜明星或是同志书籍漫画的影响,为了追求所谓个性,将自己贴上“同性恋”的标签。
“有时,为了追求刺激,他们也会发生男男之间的性关系。”小孟说。
他们的平台
聊天室
标着“长春”的房间300多人在线
“很多‘男同’想找一个稳定的依靠。”小孟说,但实际上,仅有一个伴侣的却不多。尤其是依托网络这个平台,让“男同”的交友圈既复杂又危险。
11月30日晚上,记者登录了一个小孟介绍的号称最火的“男同”聊天网站。这里是以地区来划分各个房间,其中也包括 吉林 长春。从显示的人数来看,“长春”有300多人在线,在滚动的话语框里,每一条几乎都是“419”(一夜情)信息,留着不同的QQ号码。聊天的内容,往往是开门见山询问对方身高、年龄、职业,然后就直截了当要求见面……
在一些“男同”网站上,更有着类似相亲的交友平台,有的人头像用的是照片,但无法核实是否为本人。照片下标注着年龄、身高及体重等基本信息,而点开之后,QQ号成了必填项,有的则填有手机号码。
交友软件
10公里范围内找到20个
“想找‘一夜情’,躺在床上,用手机就能实现。”小孟说,对于“男同”来说,只要是智能手机,安装交友软件就能实现。
先要进行注册,可上传自己的照片,也可以不用。但一定要把自己所需要找的对象具体要求写清楚,输完了这些,就可以进入搜索了。
现场测试一下,注册完不到10秒,按相关条件一搜,在10公里范围内,搜到20个符合条件的。
讲述
染上艾滋
都不知道是谁传染的
“轻尘”是个大四学生,也是艾滋病感染者。
“我的初恋男伴也是个大学生。”“轻尘”说,他们是通过网络聊天室认识的,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就在一起了。
“我知道安全套是最有效的安全措施。”“轻尘”说,与“男伴”最开始的时候,也常常用安全套。
后来,他们因一些情况分手了。“我就在网站上寻找‘419’。”“轻尘”说,有时候也通过手机软件约会自己相中的,见面感觉好,就会发生关系。
“为了安全,我开始坚持要求戴套。”“轻尘”说,但时间一长,也就不很坚决了,有时候发生高危性行为,他也会去做检测。
“等检测结果的时候,是最忐忑不安的。”那个时候,他就在心里告诫自己,下次不要这样了,不要这样了。等拿到检测结果,一看没事,就忘到脑后了。
“就是这种不负责任,让我染上了艾滋病。”“轻尘”低沉地说,在确诊前的一个月,他曾发生过四五次一夜情,都是通过聊天室或交友软件找到的。确诊后,他也不知道到底是从谁那里被传染的,甚至都联系不上那些人了。
观察
有一个叫hiv的贴吧
一年增加一万人
hiv吧,月活跃用户12万人,累计发帖128万。发帖称已经被感染的携带者,大多数都自称是“男同”。
11月30日晚,吧主“光辉之艾吧”发了置顶的通知:2014年12月1日的标题前缀:【2014携带者日】。
带有这个标题前缀的帖子,除了心得、感悟外,也有一些“新人”报到,报到帖让人感到沉重。
14时31分,网友“月love” :沈阳最年轻的感染者,17岁,男,同性。
16时27分,网友“坚强的活着” :今天(1日)是艾滋病日,却得到(确诊的)消息……
在12月1日这天,贴吧内也举行了一个主题活动:说出你的愿望、你的祝福、你的感动。截止到当天17时,已有270多个回帖。
“李辉时空” :我希望所有的感染者都放下心结,健康快乐!只要按时服药就能做到啊!
“前度197” :我希望早点功能性治愈,早点找到男票(男朋友)。
“共同面对A” :希望我的并发症能尽快好,不想再连累家人了,他们真的尽力了!
“bhscn” :我想赶走在我身体里的病毒,一天都不想它在,希望科学能实现我们艾友的心愿,通过这一段路程,让我们真正地知道如何爱自己、爱家人、爱生活!加油,即使艾了也不放弃,因为我相信明天!
“groove红魔” :我记得去年艾滋病日的时候,这个吧里有6000多人,而今年艾滋病日,增加了整整一万人……
分析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让孩子产生“同性倾向”
“男同”自古有之,我们不能用另类眼光去看待这个群体,因为性取向是由基因和染色体决定的。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现在有这么多因为同性传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且都很年轻,他们的取向是天生如此还是后天影响呢?
“基本上,有生理、心理及社会三个方面的因素。”昨日,心理博士赵会华解析了高校中“男同”的成因。
从生理上看,同性恋群体中不仅包括“男同”,还有“女同”。必须承认,这里面一部分是具有先天性倾向,这是由其基因、染色体决定的。
从心理上看,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抵抗能力、判断辨别能力仍然是不成熟的。而且,他们正处于性活跃期,往往会因为好奇、追求刺激,导致出现“同性倾向”。
再有就是社会因素。从社会的大环境上,就缺乏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羞于谈性;在学校教育里,性教育也是遮遮掩掩,艾滋病、同性恋等内容更是少之又少,即使到了大学也是如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独生男孩从小娇生惯养,一些人缺乏独立自主性,严重点儿说是缺乏男子气概,“伪娘”气质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圈子时尚,这也在客观上加重了“男同”出现的比例。
“目前的大学生,可以说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赵会华说,他们的青春期教育往往是通过网络获得的,但网络信息又良莠不齐,加之缺乏相应的引导,往往会产生“同性倾向”。
关于同性恋的影视文化产品,加大了这一信息的传播。
这次调查中记者发现,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男同”是后天环境影响所致。包括前述的一些案例,有的就是因为看了“耽美”漫画,带着憧憬与惶恐进入了那个圈子,最终不可自拔。
根据百度百科,耽美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为反对自然主义文学而呈现的另一种文学写作风格:耽美派。最初本意是“反对暴露人性的丑恶面为主的自然主义,并想找出官能美、陶醉其中追求文学的意义”。这个词的本意是“唯美、浪漫”,但后来被用于BL(boy's love)漫画上,最后更发展为男同性恋漫画的代称之一。
“耽美”文学作品往往对同性情感持肯定欣赏态度,可能引发青少年潜在的同性恋取向,激发好奇心理和尝试心理,进而模仿。
除了在青少年基础教育阶段加强性教育外,“我们应该重视对他们的心理疏导或干预。”赵会华认为,高校应设立这方面的心理门诊,通过沟通,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认知。
而对于一些让青少年憧憬模仿的另类文学作品,也有必要予以适当的管理。这样或许可以阻止更多非先天型同性恋的青少年成为“套子中的人”。
为什么说他们高危
“男同”为何成为艾滋病高危群体?“主要还是‘男同’性行为的方式和特点决定的。”昨日,从事艾滋病咨询检测的有关医生解释,不戴安全套的话,易使薄而脆弱的直肠黏膜表面损伤,如果精液中含有艾滋病病毒,会通过细微创面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而感染艾滋病。
此外,“男同”有着广泛的交际圈,有些往往与许多性伴侣有着频繁的接触,这就加大了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机会。
在长春一个“男同”民间组织负责人“梦想”看来,大学生群体虽然接受教育程度较高,但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对于艾滋病预防知识非常匮乏,有的不愿意主动接受预防措施,即戴安全套;即便用了,也会出现破损或滑脱等情况。
一个公认的观点是:男男无保护传播艾滋病的几率远远超过男女无保护。两相比较,有研究者称前者感染危险比后者“大10倍以上”,也有一些数据表明,要比10倍多得多。
注:根据受访者意见,文中涉及的“男同”均为化名
新文化报 记者 王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