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特点 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 赵山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对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和思想活动既呈现青春性、时代性和先进性,又体现独立性、选择性和多变性。针对这一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要跳出传统思维定式,通过创新的手段、有针对性的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群体中可亲、可敬、可爱、可学,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促进大学生心智健康成长,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推动良好的行为养成。
一是实施励志性的引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重视培育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彰显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健康成长,进而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育人效果,引导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是注重亲情化的沟通。亲情和爱是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把这一资源植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通过设立亲情工作室、爱心救助基金、“一对一”帮扶等形式,实施常态化情感帮扶和具有人情味的心理疏导,让学生体验到家的温暖和爱的力量。实践证明,这一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压力,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避免极端事件的发生。
三是搭建信息化的平台。互联网所具有的广泛覆盖性、实时互动性、传播快捷性等特点,已经并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大学生作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网络言行应当而且必须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要主动进入这块阵地,积极利用好这块阵地,加强网络舆情研判和引导,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充分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和无限时空的有利条件,搭建信息化平台,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影响力。
四是实行包容性的疏导。学生个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不同个性体现,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评价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保护学生“叛逆”,重视学生“质疑”充分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实现教育的公平公正。
五是开展基地化的培育。依托校内外优势资源,调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积极性,坚持组织引导和学生自主参与双向互动,多角度激活各种功能要素,创建全新的教育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点到面、从质到量的跃升。重点建设实践育人基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文化育人基地、志愿服务基地、德育创新示范基地,形成集群优势,扩大示范引领效应,打造思想政治教育高地。
(责任编辑:卢凯峰 )